我爱我家之成长教室教育婚姻育儿

无论我再强,孩子都是我最软的那根肋骨

2017-10-26  本文已影响9人  Linda姐
网络+后期制作

从8月底想到儿子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兴奋,

到开学之后的紧张、烦躁和焦虑,

儿子上小学近2个月,

思考最多,成长最快的却是我们父母。

用力太猛怕儿子受不了,

用力太少完全无效,

这种分寸的拿捏,

让我每天都在纠结中前行,

父母再强,孩子都是我们身上最柔软的那根肋骨!

1.原来,我儿子也上了一所不错的小学

在面对儿子上小学的问题上,我坚持几个原则:

●  就近入学;

● 学校水平中上即可;

● 好的班主任比学校重要。

因为儿子“户口归属地”所在的小学都不差,所以在儿子读小学择校的问题上我没花任何时间和精力。

可最后因为老公工作的临时调动,搬家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儿子现在就读的这所小学,对我们而言完全是天外来客,预料之外。所以之前了解的并不多,只是大体上感觉还不错。直到学前家长会,才发现原来我儿子读的小学在全区也能排进前三,心安了。

2.学前家长会,从20分钟到2小时......

作为一年级新生家长,开学前都会接到各学校“学前家长会”通知。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20分钟就可以完成的简单例会,没有想到足足开了2小时,我洋洋洒洒记了6大篇!

这场家长会,让我还没来得及去体会作为一名准小学生家长的兴奋,就已陷入了无边的紧张、焦虑和不安中......

校长见面会:

介绍学校历史、教学理念、办学成果、师资力量,以及在最近举办的区教学竞赛上获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场见面会听得我是热血沸腾,我觉得我儿子似乎已经坐上了人生的高速列车,开启了和我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原来儿子不仅仅是我的孩子,这里培养的孩子是属于世界的!

班级见面会:

班主任老师:交代一年级家长各注意事项,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入学关、每天放学后该如何和孩子交流,购买什么样的书包和文具、铅笔应该准备几只、什么型号,书该如何包、名字写在哪、课表贴在语文书哪一页、每天上课书籍的准备、家庭作业记录表该如签字......

接下里又公布了班级QQ群,几位主课老师的电话号码和老师沟通时间段......

接下来是主要任课老师数学、英语(语文老师是班主任)分别交代每一门功课的具体要求,从英语的阅读时间、完成作业需要下载的APP,再到家长该如何监督和陪伴,老师都做了细致而明确的要求。

整个家长会,每位老师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

▷ 只有优秀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 学习绝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成绩也不该只由老师来负责;

▷ 老师只是引路人、指导者,真正的教育一定来自家庭,而父母就是孩子身边最近的榜样!

在惊叹完老师的认真和负责后,刚刚校长见面会的兴奋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无边的压力我生怕因为自己的不优秀而影响了孩子,生怕因为自己的不认真和粗心耽误了儿子那金光闪闪的未来!

老师的每一句话我都“一字不落”地记下,洋洋洒洒记了六页。当我拿着这六页的纸踏出校园时,暮色已晚,深吸一口气,漫漫长路才刚开始......

3.兵荒马乱的第一周

还没从“学前家长会”的余温中回过神来,儿子已经正式上学了。儿子上学的第一周只能用一个字形容——“乱”,“兵荒马乱”的乱!

群,排山倒海的群

第一次觉得通信发达竟然也是一种灾难。

第一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群,各种各样的群:

● 班级QQ群:语文、数学作业及班级重要事项的发布地;

● 学校英语群:英语作业和英语相关事项的发布地;

● 家长交流群:育儿、班级事项都在这里交流;

除了学校的群,剩下就是兴趣班、补习班的群:

国学班学习群;

泡泡英语群

乐高机器人群;

开学第一周,因为家长和学生都处在熟悉和适应的阶段,每个群都是信息爆棚!

班级QQ群,老师任何一个信息都会有几十条回复,似乎每天都处于刷屏状态;

家长交流群,找同桌、找邻居;最最重要的是找本子、找书、找笔袋、孩子弄丢了,可怜的家长只有在群里面找,下了班后还得苦哈哈的去同学家里或者约个地方交换拿,要不第二天没有作业可交。

我也是一刻也不敢懈怠,稍有空隙就在各个群之间切换,然后去“倒带回放”,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错过什么,影响到儿子!

开学第一周我觉得我的人生只有!!!

4.面对儿子,再强悍的妈也有沦陷的时候

说实话,我自认为自己还算是一个内心蛮强大的妈妈。在周围人都在为孩子择校发愁、为孩子入学紧张,为了孩子可以顺利的完成幼小衔接,而将整个假期都泡在各种衔接班学拼音、学英语的时候,我总能坦然处之。

但当我的儿子和一群已经在幼小衔接班学完了拼音、在入学之前已经学了1-2年英语的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上课的时候,我开始紧张和不安了!

我害怕在老师提问时,其他同学都可以积极发言和老师互动,而我的儿子只能闷闷地、一言不发的坐在那里!

我担心儿子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测评,都因为没有事先学习而拿到一个低于班级平均分的分数,而难过甚至自卑!

但我更担心的是,在这一次次打击之后,他会失去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并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中国的独特内涵:

幼儿园把小学的知识学了,

一年级把二年级的知识学了,

小学把初中的知识学了......

这哪里是什么起跑线啊,这分明就是赶着鸭子上架,赶着学啊!

我从不认为,让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去背a o e、 A B C的意义,就一定比让他去大自然奔跑的意义大;

我也从不认为,仅仅为提前学习而牺牲假期而参加补习班,就一定比让孩子去看一部有价值的电影的意义大;

人生哪里可以步步提前,事事预习啊!

人生不就是一步步从容地走、用心的去体会吗?

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意义不就是让他学会在一次次失败中去总结经验,找到方法,然后获得成长吗?

可是,当我的孩子身处在这样一个教育大环境下,无论我再强,我也不敢让一个不到七岁的孩子,内心去接受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啊!

所以在深思熟虑后,我也开始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沦陷了,我也给儿子报了一个英语学习班。因为在儿子仅有的三个课外辅导班里面,只有这一个是为了提前学习而报名的。


但通过对儿子近半学期的观察,我儿子并没因为没上过幼小衔接班,或之前没学过英语而和其他同学产生多么明显的差距。某种意义上我觉得适应得蛮好。

反而专门为让儿子可以提前预习而报名的英语课程,也并没有给儿子带来多大的优势,至少在课堂表现上和考试成绩上的确如此。当然不排除我们学习的时间很短。

其实在儿子读小学前我专门咨询过我身边一些做老师的朋友,包括我的嫂子——她本人也是小学教师,她们都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不要去学,认真听讲一定跟得上!”其实我内心的体会也的确如此!

站在今天回过头去看我当时的紧张、焦虑和不安!急急忙忙给儿子报名学英语,其实紧张的是我,儿子比我适应得好!

孩子没有乱,

乱得都是家长,

做母亲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在中国尤其如此,

而我才刚刚起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