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母三迁”得到的启示
魏书生老师说:“你经常和什么人一起,那么,你就是什么人。”欧文认为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对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古有“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从此,孟子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我们的生活环境,即与谁在一起,是不是非常重要呢!因为,正如老话所说,跟着好人学好样,跟着巫师学鬼叫。道理就是如此!这也就是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揭示的道理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你和谁在一起非常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人生道路的成与败。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和什么样的同学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就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就不会消沉;与阳光向上的人同行,你就会不同凡响;与志存高远的人为伍,你就能登上巅峰。为什么呢?只因为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我们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通过教育使之成为社会的人,一个人从生下来,到成长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是一个相对较长的社会化过程。人的成长总是受环境的影响,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人对于环境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适应环境、改造环境、选择环境,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可以说,人与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将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家庭中,家长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思想观念对子女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上一些学生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影响。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个性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教师应立足于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以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导向,坚定不移地为学生创造成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