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教孩子什么
有个朋友说她老公最近焦虑得很,原因是她正在上初二的女儿越来越频繁的要求爸爸给她讲数学题,当然女儿之所以要求爸爸讲,是因为妈妈在她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没能力做出来数学题了,而现在孩子学习的内容跟我们那时候方法完全不一样,爸爸一直以自己数学学得好而自居,所以不会做的题目就会使劲钻研,还要去看女儿的课本,搞得自己焦头烂额。
我跟朋友说,你老公似乎是搞错了方向,家教的内容并不包括教授孩子知识,那是老师的任务。我记得女儿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交代过家长们,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时只需要检查是否做完,不需要检查对错,这样老师才能知道孩子的不足在哪里,课堂上才会有针对性的教授。孩子在学习中有不会的内容非常正常,不懂的地方老师自然会为孩子解答和更正,如果孩子不会的内容都需要家长来帮忙,那要老师和学校来干嘛?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里写作业时被家长改得好好的,到了考试时就出问题。
结论就是家长可以不会孩子的题目,即使会也可以不教孩子,孩子不会因为家长不会哪道题而成绩不好,也不会因为家长会做题而成绩变好,他们回到学校自然会有老师解答。所以孩子的学习习惯是需要家长培养的,知识不是。
现在很多家长都搞不懂自己该教孩子什么、不该教什么,例如,有些家长在孩子还是很小的时候,就会让他们读很难的书籍,至少是高于孩子年龄的图书,他们想要强行给孩子灌入更多的知识,殊不知孩子小时候读书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对读书这件事情产生兴趣,而不是学到什么知识,那一定是越简单越有趣孩子才能越喜欢,越难越枯燥孩子越排斥啊,有了兴趣之后多少知识都容易获得,没有兴趣还谈什么知识。所以孩子的兴趣是需要家长培养的,知识不是。
有一次我在火车上碰到一对母女,女儿差不多就是一年级的样子,可能是第一次坐卧铺,女孩爬上爬下玩得特别开心,妈妈却不停地把女儿拉回来坐下,然后指着身边的各种东西问女儿这个用英语怎么说?那个用英语怎么说?孩子一边不耐烦地应付妈妈的问话,一边用脚去踢对面的床铺,一下一下地把对面的被角都踢到了地上,而那个床上正睡着一位很大年龄的老奶奶,妈妈对女儿的行为没有任何阻止的意思,只是一直在不停地追问英语单词。所以孩子的品行才是需要家长培养的,知识不是。
还有一次也是在火车上,我从老家回北京坐的卧铺,对面下铺住着一个有点胖的女孩,看起来已经成年了,她妈妈住在中铺,只要女孩一有什么动作,妈妈马上就从中铺快速跳下来,给女儿穿袜子、穿鞋、穿衣服,她甚至是把香蕉皮扒好了用手托着一口一口的喂给女儿,整个路程我都以为那个女孩是个残障人士,应该是来北京看病的,也没敢问,结果快到站的时候才听她妈妈很得意的炫耀,原来她女儿考到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这次坐火车是去学校报道的。我差点惊掉了下巴,她女儿整个行程20几个小时,一句话都没说,一点事儿都没干,真为这个孩子的大学生活担心啊,怎么说呢?学校把孩子的知识教得好好的,家庭却不行。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需要家长培养的,知识不是。
自理能力、品行、爱好、习惯等等,这些才是需要家长教孩子的,千万不要搞错了方向,家庭一定是要教孩子学校不教的东西,因为孩子除了学校就是家庭,学校不教的东西如果家长再不教,那孩子就永远不会知道。
学校是不是只教知识?当然不是,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同学的性格形形色色、老师也是各有不同,在学习上的比、学、赶、帮、超和与不同性格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孩子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既然在学校学了这么多东西,那家庭还要补充什么呢?千万别搞错了,家庭教育可不是补充,而是在孩子性格的形成中占了主导作用,那些家庭幸福的孩子即使学习成绩不好、长大后做着普通工作,但是也会与人为善、开明豁达、积极上进,而那些家庭生活不幸福的孩子,即使成绩优异、有着很高的文凭,却也容易急功近利、钻牛角尖,甚至走上歧途。
家长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良好的言行会给孩子做出表率,家长的处事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待人接物,跟家长的沟通会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焦虑,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学校却不是。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是排在首位的,家长的责任最大,谁的孩子谁来管,所以对家长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知道孩子哪些方面需要家长教育,而哪些方面并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