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哲学,认识“比较”
这世界那么多的人。在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总是免不了比较。只要一比较,怎么都不会快乐。
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要努力。遇到不如自己的人,如果产生了沾沾自喜的心态,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安慰自己,就会觉得羞愧,责备自己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唯物论的斯多葛哲学家,是追求幸福生活的道德论者,指出追求德性的圆满,才是幸福的根本。没有层级压制,只有理性推导。没有对未来的恐惧,只有给予过去和现在的肯定,以及对自我认知的积极评价。
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都是从高到低,公布孩子们的成绩。一个孩子每次都是最后一名。
孩子的父亲并没有沮丧,而是对他的孩子说:“这世界这么多人,如果都要去比较,那该多累!我只希望你每天都可以赢自己一把。”
一次孩子考试成绩达到了60分,父亲高兴地抱起了孩子,兴奋地对他说:“你的进步真大,终于及格了!”
在父亲的影响下,这个孩子变得不一样了,知道自己学习成绩比不过别人,就不再去羡慕学习成绩优秀,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了。他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他的作文写得好,于是每天都写作文,写给自己看,每天赢自己一把。结果这个孩子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中文系的保送名额。
仔细想想,我们最好的朋友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是很刻意地活给别人看,每天能与我们竞争的也就只有我们自己,人生终归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不妨试试给自己提提个醒,赢自己一把。
我们学习哲学,追求幸福。不是要抛弃烦恼,而是要理解烦恼,它们建议我们顺应自然,教会我们理性地区分与判断问题,进而得出具体问题的答案。他们主张接纳符合实际的科学论点。
我们从小到大,在无形之后,其实都在不停地比较。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会给表现更好的小朋友贴上小红花。希望小朋友更乖巧,能够配合老师的管理。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情绪就会有一些低落。
上了小学之后,老师又会评选优秀的班干部,又会根据成绩排名。尤其是根据孩子的成绩排名的问题备受争议。现在不允许公布成绩与排名,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地查漏补缺。如果像以前那样公布成绩,又少不了比较。这样就产生了“别人家的孩子”,比来比去真烦恼!会挫伤了一部分孩子的自尊心。这也许就是成绩好与成绩差孩子之间的矛盾吧。
学习哲学之后,我认为应该理性地看待问题。是否公布成绩,孩子的个性化、差异性发展,以及各科成绩有高有低的问题始终存在。关键是老师和父母如何对待。如果可以表彰优秀,也可以重视进步,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认可孩子,引导孩子。我想孩子们的心态肯定不一样。既能看到前进的目标,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且有可能让内心更安全,更强大,忽略与别人的比较,更看重自己的发展与进步,更在乎自己昨天与今天的进步。孩子们的心态一定是充满阳光,积极进取的。
把这个观点引申到成年人身上,也同样适用。我们客观、积极地认识自己,理性地对待比较。不与别人比,就与我们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满足与快乐。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我们心怀坦荡,真诚地向他们学习,争取跟上他们的脚步。这正是走向优秀的正确道路。遇到某一方面不如自己的人,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信。认识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摆正心态,不被外界干扰,追求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