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2

2020-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小莹老师

今天在网络上学习了张志勇教授关于关于未来学校变革的个报告,有一些感想。首先教师角色的变革,需要教师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现在很多优秀的教师在网络上开设了课程,而且非常受欢迎,那么教师未来不一定非必须在教室里授课。大部分普通教师是否会被网络上授课的教师所代替?从这次冠状病毒停课。开始我看到优秀老师录了课。其他老师只用把别人录好的课播放给学生,有一些老师,就是按时按点发个链接,好一点的老师可能会发一些课外阅读和板书笔记。这些东西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那么这些老师是否以后就会被代替?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老师在教育学心理学上的知识主要是为了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引导鼓励学生乐学善思,而在网络上呈现的形式,难免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未来的学校教育方面,老师的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在山东省已经开始尝试允许学校购买网络上的优质课程资源用于高中的教学,那么普通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就只用播放其他优秀老师的教学视频。播放其他优秀老师的教学嗯,长常此以往,普通老师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是否会越来越退化?可替代性逐渐增强,这些普通老师会消失吗?甚至连学校也会消亡吗?那么我们的老师就要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尽力尝试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让自己成为那个电脑屏幕上的名师。

但是,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有成为一位名师的基础能力和必备素养。所以那我们普通老师要做的有哪方面的工作?我们就只能找网络授课所不能涉及的领域。例如通过学生反馈搜集学生的个体发展的信息,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设计作业,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未来要求个性化发展。教育也必须突出学生个性化,老师均将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的爱好,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最终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个人都能愉快生活和工作,才是美好社会的图景。就要求我们的工作做得更细。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内心发展,体贴认同每一个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优势,耐心对待问题,学会鼓励学生。我们能在学生困境时帮他,引导他坚持努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因此心理学的知识是我们每个老师所必备的。与此同时,要想能够应对学生学习方面的个性化问题,也需要我们有更为深入,广博的学科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面提到: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因此真正爱自己的专业,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是我们每位教师必备的。

最后一点基于现在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课程更加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生活化。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课程,生活实践课程应运而生,因此未来我们的教学要求我们的老师能够了解各学科知识,创新融汇各学科内容,设计课程实践活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能力的永远保持科学性,先进性,人文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