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熊自留地

人物传||播种希望——陈伟和他的办学人生(53)

2022-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紫兰小筑

第五章 家国天下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第二节 赤子情怀(上)

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赣北电子工业学校董事长陈伟撰写的“国以民为本,民以国为天”镌刻在“中华爱国功德榜”的碑文上。

这是2009年,陈伟被评为“中华爱国功德人物”时,热心公益、报效祖国的宣言。

在陈伟众多的个人荣誉中,这是他最为看重的荣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陈伟一生的行为准则。

陈伟小时候上的是私塾,读的是老书,从小就懂得处世的道理和做人的底线,再加上对义门陈家风的耳濡目染与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养成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父母是陈伟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教会他很多做人的道理。母亲经常对他说:“做人要像流水一样清清白白,遇到阻挡要知道绕着过去,人的命运就像手上的掌纹,看上去弯弯曲曲,但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陈伟一直想不明白,没读过书也不识字的母亲怎么会懂得那么多做人的大道理。

1949年4月,湖口县获得解放。当时全国还有不少地方掌控在国民党手中,解放区依然要面对敌特的干扰和破坏,为了保障地方安全,巩固胜利果实,湖口县委要求全县的每一个村子,除了要组织武装民兵连外,还要成立儿童团,陈伟自告奋勇当上了村里的第一任儿童团团长。那个时候,还未满13岁的陈伟手里拿着童子棒,协助民兵站岗放哨,帮着大人查路条,抓坏人。

母亲担心陈伟的安全,开始说什么也不让他去参加什么儿童团,更别说当什么儿童团团长了,但父亲支持陈伟参加,说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儿子的胆量,还能培养他的责任心,再说儿童团也只是在村口的路边站站岗、放放哨,不会有什么危险。

陈伟的母亲虽然恨不得儿子每天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生活和长大,但只要对儿子成长有益的事,她还是会听丈夫的,不然,陈伟也不会在5岁那年就被单独送到舅舅家的私塾去念书。这次母亲同样听了父亲的意见,陈伟当上了让他神气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儿童团团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伟第一次见到腰间别着手枪的解放军,第一次抚摸了解放军叔叔军帽上的五角星,他当时就只有一个念头,长大了也要去当解放军。因此,在他读初三的那年,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空军部队的招兵体检,只是由于母亲的强烈反对,最终没有实现自己从军的梦想,这也成了他一生之中最遗憾的事情。

解放后的湖口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组织农会,土地改革,斗地主恶霸,分土地房屋,广大贫下中农真正当家作主,陈伟生活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要建设国家,巩固政权,创建幸福,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于是,一场贫下中农兴办夜校,读书、识字运动蓬勃展开。当时农村办夜校缺的是老师,村里的农会便号召“能者为师”,谁识字多,谁就可以做老师,农会喊出的口号是“八岁教七岁”,也可以“七岁教八岁”。

所谓“八岁教七岁”,就是年纪大的识字多,理所当然可以教年纪小一点、识字少一点的;“七岁教八岁”,就是年纪小的,但识字比较多的,同样可以“小人教大人”。

那个时候,许多孩子刚上了小学,就教父母识字,当起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的老师。

1952年,陈伟作为一个初中学生,就成了村里夜校高小班的老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