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游——2021年值得深思的新名词
“导游”,这个名词在当今社会,非常熟悉,意思也很清楚,引导、指导、引领游玩的一个职业名词。
今天提出“文化导游”,是基于对现在教育方式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同时也是时代需要,文化需要,社会需要。
之前看到一个报道,说很多高中生毕业的时候,疯狂的把教科书撕掉从教学楼里往下抛洒。说实话。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这是对知识和智慧的不尊重。
撕书只是一个行为,行为背后必须清楚:同学们为什么要把书撕掉?
这里有主观和被动两种心态。主观的把书撕掉,说明同学们心里讨厌,厌烦书本,所以要毁掉;被动的撕书说明他本身不重视,潜意识里认为书已经没用了,至少认为这个课本没有用了。本质上还是不喜欢,讨厌。从70后、80后走过来的人都应该知道,那个时候上高中,尤其高三,是需要跟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借书来开始学习的。更早一批的50后、60后、就不说了,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对书的热爱已经不能用狂热来形容了。
对于这样的行为我有几点总结:
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个“苦”字道尽一切。如果在心里认为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那确实是比较讨厌的,没有谁愿意做辛苦的事情。所以我建议,这句话是不是可以适当的调整一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读书也要态度,你心里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儿,那么就不会去厌烦它,反而会喜欢。所以,“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就不要跟孩子们讲了,读书都需要把头悬在梁上,屁股下面再扎一根钉子,那得多可怕呀,是不是?
现在时代进步了,激励孩子们学习完全没有必要非得用这么残忍恐怖的方式。
广宇之星总结:我们要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去激励鼓励孩子学习,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兴趣和养成主动的习惯。
Ⅱ
面对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提分班,兴趣班。现在的学生们比创业上班的人还要忙,学习任务繁重不亚于IT行业的996工作制度。每到周末,都会看到很多家长领着孩子在各个写字楼奔波,早上学语文,中午弹钢琴,下午补英语,晚上学舞蹈。回家还要搭上家长跟着辅导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一人读书,全家受累。孩子们按部就班的熬着,本该释放的天性被压制了,本该玩耍的时间被占据了,本该天真活泼的好奇心被磨灭了,这样的方式、这样的环境下出来的孩子你敢说他有创造力、创新力?你敢说他有多大的胆量挑战新的东西?很难说!天天看成绩,月月比分数,年年比排名,这样的压力能让孩子喜欢上读书,要是真喜欢,那才叫奇怪了。所以,毕业了,疯狂的发泄吧,疯狂的撕书吧,用尽全力把你对读书的恨都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吧!!!
广宇之星总结:其实孩子恨的不是书,是对这样压抑的成长环境的不满,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Ⅲ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和赞誉。但是今天我们不得不提出对园丁这个词的思考。首先看看园丁本身的工作,是对园林花草植物的修剪,使其按照我们想要的样子成长,更加的美观和具有观赏性。曾几何时,我们把老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把孩子比喻成“未来的花朵”。那么这些花朵再通过园丁这么一修剪,花朵的整个棱角、个性、自然性就完全消失不见了,直接磨灭的就是创造力和创新力。网上有句网红语言:“我不要你认为、你觉得,我要我认为、我觉得。”多少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名校梦,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就有了“我觉得、我认为”。这样一来,孩子怎么会不逆反,不叛逆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只是方法上面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调整呢?
广宇之星总结:更应该把老师比喻成导游,文化导游,知识导游都可以,引导、引领、指导、带领孩子们学习,带领孩子们去游览各种美好的风景,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知识是山,有人喜欢大山的威武雄伟;
知识是水,有人喜欢大海的广阔蔚蓝;
知识是草原,有人喜欢草原的空旷无垠;
知识是雪,有人喜欢雪山的洁白神圣......
这才应该是孩子们多样化的世界,这样做才能更好的教会孩子们尊重知识,尊重社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者乐业。只有对知识充满敬畏,尊重,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它,去掌握它,去运用它。才能更好的贡献力量,服务社会,爱家、爱国、爱自然。
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导游”这个词。就是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去引导、引领学习成长。
当中国家长们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开始着手,让孩子们不要输在未来!
广宇之星 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