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写作专栏

沦陷的故乡,不了的情

2018-08-12  本文已影响1人  1f2d69521d33

        转眼来美国访问交流已经接近两年,在距离回国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节点上,美国中部时间已是凌晨1点,我想起印象中逐渐模糊的故乡,竟不能自已!无聊之际,跟T的几句聊天竟让我拾起那些关于故乡的记忆碎片。从小到大,对故乡的样子,如过电影一般在脑子里回放!

  雪花&童趣

  那是2013年冬天,独自一人去北京。列车疾驰在一眼看不到边的茫茫雪原,远处的村落,连绵的山峦随着列车的速度飞一般的向身后逝去,清晨的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稍许强烈但并不耀眼的光芒,雪光闪闪,晶莹剔透。灵动的雪花与辽阔的北国大地勾勒出一幅灵动与沉静,刚强与阴柔,粗犷与细腻的精彩绝伦的画卷。谁说哲学是抽象的,眼前的美景不就是对这一哲学命题的具体阐释么!

  对于80年代出生的北方人来说,对于雪,有着独特的情感,至少我是这样。在那个没有iphone、ipad的年代里,雪更多的是承载着一代人对童年和青春的记忆,她几乎是我们的公共玩伴,没有矫揉造作,只有对我们默契的配合。依稀记得,那年一帮兄弟在灌溉的三抽渠上,一下午的时间,竟然将那片路人必经的下坡路打磨的奇滑无比,路人过来纷纷绕道,但是也有人不信邪,非要上来一试,结果可想而知,必定是人仰马翻。

  “前方到处西安车站”,列车的报站声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当下,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沉思许久,每每关于童年,关于那些旧时的兄弟,总能让我的思绪不能自已。都说现在的80后,进入了集体怀旧的时代,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对的,其实这也意味着一代人的成长,虽不可逆转,但却不感到失落。依稀记得,那天一下午的酣畅,鞋底磨出洞来,回家也不敢告诉老妈。那时候对于漫天飘雪花的场景的冲击力竟然要比向女生铅笔盒里偷偷的放毛毛虫来的更猛烈些!

  时光&故乡

  最近看到好多台湾作家都在写关于自己家乡沦陷的文字,开始还不以为然,直到之前的一次回家,我也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似乎我的故乡也将要经历一场类似的沦陷。

        至于我要记录的村庄,是我从小就生长的Y村,虽然只是一个农村的人和事,但足以映射出那八百里秦川里的村村落落,记录整个西部。我生长的Y村,安静祥和,乡亲淳朴善良,具有西北人所特有的质朴,在我的记忆中,这里每年都有牛人物走出去。我生长在那里,并且也在那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期,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乡土人情总算是熟悉。而这些岁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我的人生格调以及对幸福的直接体验。是的,这样一个村庄不足以成为先进或落后的典型,但正是它的平凡打动了我。就像熊培云在书中所说:他的故乡永远是世界的边缘、新闻的盲点。 生活在这里的一代代人,他们的生命从不被人注意,他们像草木一样见证四季,又似屋檐飘雨,小径风霜,自生自灭。尽管这些人也会迫不得已卷入时代的风潮,然而他们又都是无名氏,具体到每一个人的命运,幸与不幸、恩恩怨怨却也总是孤零零的,仿佛与世界无关。他们从不曾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里呼风唤雨,即使是那彻夜欢笑与啼哭,也难被外人听见。所谓“芸芸众生”,还有比这更具代表性的吗? 

        对于家乡最清晰的记忆就是,小学时候,卷起裤管,在村中的鱼塘抓鱼,钓鱼,虽然鱼竿自制,鱼钩自制,饵料自找,但也已经非常开心;村头那颗年迈的梧桐树,五个兄弟骑车上学,梧桐树下的阴凉地,总是我们的集结地。这次回家还特意去瞧了瞧,已经物是人非,梧桐不在,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它的根还牢牢的扎在这片从小生长的土地上,突然感觉这棵梧桐不就是那时和如今的我们么?昔日,一个小小的村庄足以留住五个少年,如今,偌大的中国尚不能五人聚集,让五人分布于五个城市!还有就是每每从初中放学,一帮兄弟骑车回家,看着远处的村落在夕阳的余晖下渐渐清晰,冬日烧炕的烟雾笼罩着整个村子,安静祥和,我们轻轻的骑车回家,生怕打扰到这里的一草一木。 

  工业化&沦陷

        这次回家,听说家乡要开始城镇化,开始建工业园区,虽然这是国家的整体策略,但是我还是对于那片我热爱到骨子里的故土深深的担忧,怕这种粗放的工业又是对农村的掠夺式的开发,我那淳朴善良的乡亲,当然不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了!其实,大规模城镇化的最大危险就是城镇基本没有产业,农民变市民将面临严峻就业形势;城镇教育卫生资源匮乏,农民变市民缺乏必要的公共服务;城镇财力紧缺,农民变市民的社会保障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镇缺乏规划,新老市民将为有限资源展开争夺。城镇化提出宣告新农村建设失败,但城镇化首先是巨额投入而不是产出。这种脆弱生产方式一旦破裂,威胁的还是整个农村,受苦的还是农民。个人觉得城镇化绝不能草率起步,必须做好预案并创造最基本的制度条件。其实我个人比较同意孙大午的观点,可以依照原来村里的方式,建成一种星形发散式的城镇化模式,既不破坏原有的村落,又使村落赋予一定现代元素。

        现在,我深深的感觉到“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我那爱到骨髓的家乡,做梦梦到都能笑醒的情感载体,那个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是否可以免于这场浩劫?甘地曾经说过,“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其实“我的村庄就是世界”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生活。一个人,如果深爱着一个村庄,你摧毁了他的村庄,也是在摧毁他的精神世界。电影里那位甘愿与船同沉的“海上钢琴师”不正是如此吗?

        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对于故乡的全部情感载体就是那从小到大生长的村落,建立一个工业化的城镇容易,但重建人们心中的记忆就非常难了,精神生活永远都是最复杂的,损坏了就是损坏了,永远无法修复!值得庆幸的是,听家里人说起,我的故乡还是保留了家乡本来的样子,这也是距离市区较远商业价值不大的原因吧!

        就写到这吧,一月之后归国,再去感受可爱的故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