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鸟巢
行走在春天的乡野,常常见到鸟巢,每次见到,我都会拍下,这便有了以上这些图片。
这些鸟巢,多数垒在柳树梢,也遇到垒在核桃树上的。早春,树还未发芽长叶,树枝稀稀疏疏,鸟巢便在目光所遇之处。
这些鸟巢,是喜鹊的家。喜鹊是讨喜的鸟儿,“喜鹊叫,客人到”,可春天的鸟巢很寂静。不知道喜鹊们是不是听到村口大喇叭的广播,也居家隔离了,还是飞去了远方,我每次仰头拍照的时候,都不见它们的身影。
这些挂在树上的鸟巢,黑咕隆咚的一团,简陋粗糙,看着岌岌可危,不知为什么会吸引我,让我着迷。
雪小禅在《风中的鸟巢》中写到的鸟巢,是孤单的、寂寞的、凄美的,但又是文艺的、风华绝代的。她说:“不沟通,不逢迎。冬天的旷野里减去了很多东西,就剩下这一个小小的鸟巢。把自己放在里面,独自、很独自的发呆——我忽然很羡慕那些风中的鸟巢,它任凭世间如何繁华,一个人在那冬天的树梢上高高的挂着,寂寞都寂寞得这样风华绝代!”她希望自己就是一只这样的鸟巢,有绝世的姿态。这和她孤高的心性及文艺的审美情趣有关。
我喜欢的作家项丽敏也写过鸟巢,她看到树上的鸟巢,想到特殊时期自己的心境,觉得是一种温暖的提醒,她这样写道:“如果我不能做到‘帮助一只知更鸟回到它的巢穴’,那么,至少应该帮助自己,不要从巢穴中掉落。”这是特殊时期一个善良的人的朴实的自我拯救,同时也唤醒了有同样心境的我们。
同样是树上的鸟巢,看的人不同,喜欢的缘由便也不同,春天的鸟巢吸引我的原因,既不是雪小禅笔下的风华绝代的寂寞,也不是项丽敏笔下温暖的提醒,而是鸟巢的朴素、简单、自由,在拍照的时候,我觉得只是单纯地喜欢,在用文字梳理的时候,我才猛然发现,是因为鸟巢的这些情状让我无法漠视它的存在的。
朴素、简单,是视觉感受,一直有这样的审美癖好,不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自由,是心理感受,是一种人生态度与追求。
熊培云说:“自由在高处”,我深以为然,一直记得他说过的这段话:“世界就像一个广场,如果你只知道左右,而忘了要站在高处张望,你是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的。什么时候,当你能超拔于时代的苦难之上、人群之上,你能从自己出发,以内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才可能是自由的。”
这种高处的自由,一直吸引着我,而春天的鸟巢,在我眼中正拥有这种自由,因为它在高处,经过它的只有风和阳光,避开与地面过分的热络与胶着,所以不会感到拥挤,自有一种超拔之气,简简单单,又自由自在。
我曾在暮春时节拍到过这样一张照片:一棵泛绿的树上,两只喜鹊离开它们的巢,在更高处的树枝上聊天、看风景。这是一幅温暖而美好的画面,我曾觉得,理想的生活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