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心是一个盘子,你会放些什么?
曾看到一篇反思当下快餐文化、物欲之楼栉比的新闻,文中提出了一个常见但是直击人心的问题:为何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的心会变得如此浮躁,是不是我们的心灵之盘空了?
我不禁深思,如果我们的心是一个空盘子,当下的我们会承载什么于其中呢?如果是我,我又会把什么放进我的心之盘呢?
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
选择书,其实就选择了一种保持阅读、终身学习的人生态度。或许知识并不会带来真善美,但是汲取知识的姿态一定是一种“求真”的姿态。这个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阅读则让我们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诗意地栖居”,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其实如此选择何尝不是一种能力呢。
沙漏里时间流淌成河,钟表中秒针滴滴答答转过的弧线,古时结绳计时记事的仪式感,日晷上太阳影子划过的变迁……时间本该如此隆重且被人重视,而今天的我们忘记了时间的可贵——地铁中“低头族”屡见不鲜,或许电子式的“碎片阅读”也勉强算得上“阅读”吧,只是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在阅读呢?联合国大使、著名演员艾玛·沃特森在英国地铁发起“藏书”活动来提倡全民阅读,这才是一个国家阅读该有的姿态。
无论去哪里,我的包里永远都会装着一本书。不管是等地铁还是排队买早餐,我都会拿出我的书,安静阅读。我一直相信,无数零散的时间片段,经过如此数年累月的聚积,会拼凑成一个巨大的时间塔,生活中点滴的一分钟最后汇成巨大的时间数据库,“积少成多”就是这个道理。
坦白来讲,读书和不读书,短期之内并无差异,但是“额头上没有皱纹的没人,怕血管里流的都是水”,正如毕淑敏说的这样,美人在骨不在皮,随着岁月的流逝,沉淀在骨子里的、读过的书就凸现出来,那是一种气质的美。有句话说得极妙,“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很多人喜欢夸我漂亮,还会补充道:“是有气质的那种美。”我想,这和我平时喜欢看书是分不开的。书里的智慧沉淀在个人身上散发出卷卷书香气,又为我增加了魅力指数。毕淑敏说:“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不读书的女人,无论她怎样冰雪聪敏,只有一世才情,可书中藏着百代精华。”
我还会放上一杯咖啡。
在清晨,与咖啡邂逅。
晨起拉开窗帘,让一缕光暖暖地照在自己的身上,看阳光里的小小尘埃们,欢快的、飞扬着、快乐的尘埃们旋转起舞,像极了我每天早晨睁开眼那种简单、没有杂质的快乐。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泡一杯甜蜜的咖啡,清新的空气,晕染着咖啡的香气,透过阳光射入我的灵魂里,将阳光呼吸,将幸福抱起,这大概就是一天中的幸福伊始吧!
于中午,和咖啡约会。
咖啡、简餐、阅读、思考,这一系列简洁的词语如同我利落向上的人生状态。午餐时间,我绝对不会去医院食堂买盒饭,一是排队浪费时间,二是单位饭菜重油,而我比较喜欢清淡。我常常选择环境优雅有简餐的咖啡馆,点上一杯卡布和一个三明治,慢慢吃,静静思考,这样的状态让工作上的烦恼一扫而空,内心丰盈。当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的内心的时候是一种奇妙的美,这种美,就像咖啡的味道,让人陶醉。
咖啡馆中,与咖啡热恋。
喜欢咖啡店里的那种氛围,安静、温馨,没有太多聒噪的声音打扰到自己。我可以默默地注视着窗外的风景,也可以低头阅读自己手中的书籍。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
咖啡已经不仅仅是盈口腹,它更像是一个符号、一缕精神、一种状态;咖啡的世界很小,但精致、静谧、深邃。喝咖啡,不过是体验人生,做内心的慎独罢了。
我还要放一双运动鞋。
只有发自内心认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才能够让自己没有偷懒放纵的借口。放纵是轻松且最不费力气的事情,可以在短时间里让身心都获得极大的满足。但每一次的放纵,都只会消耗掉自己的积极状态,说到底,都是对健康的一种透支。
十年前,我开始规律的健身。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一周四天去健身房三天去游泳,从未间断。其实一个健身房就是一幅千姿百态的人生。泳池中,身材走样的大妈拼命划水,上岸的男人们挺着大肚子,眼神失焦地东张西望;操厅房里,永远热情洋溢的教练带着一群肢体毫无协调性家庭妇女在扭动腰姿……我看着他们,有的人一天天瘦下去;有的人挥汗如雨,用错误的动作做着无用功;有的人永远坐在器械上玩手机,有的人来了一两次,再不出现……
一个健身房朋友告诉我,他可以非常快速地识别出一群人中哪些是经常运动的,哪些是不运动的。他说:“经常运动的人因为肌肉长期紧张,整个人是向上的,而不运动的人,肌肉是松弛的,整个人是往下的。”后来,我细心观察,果然不假。
多少次,我从单位下班,身体无比疲惫,但我依然坚持出门、下楼奔向健身房。当你热身之后就会发现,你其实没有这么疲倦,一切都好,足以应付,刚才不过是懒癌爆发而已。
很多人问我,你又瘦又美,我要向你学习,有捷径吗?我说,没有。
我还会在盘子里面放一部手机。
我并不是一个手机控,然而我选择手机是因为我会用它来学英语。
其实,对于学英语这件事,我走了很多弯路。我曾经反思自己,为何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苦海后,我依然看不懂外国电影的字幕,听不懂影片中的对白,甚至和别人英文交流起来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我花费了大量时间适应的四、六级语速的听力能力,除了在考试的时候会用到以外,在实际生活中根本用不到。
这就如同习武之人,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一种功夫,以为是真正的屠龙特技,等遇到了真龙,才发现毕生所学无用武之地,印象里的龙和真实的龙相差甚远。你杀不了龙,于是更加怀疑自己。
于是,我开始在摸索中不断调整自己,发现了这种按照不科学的分级渐进学习英语的错误方法,而利用手机之便,就可以给我建立一个小小的英文环境。
很多人说,如果出国呆一两年,有了全英文环境,英语水平肯定会提高,我不否认。但是在国内学英语就没有环境了吗?我们只是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缺少思考,未能去寻找并创建这样的英文环境罢了。即便我在美国的时候,很多中国人只往华人圈里钻,从来都不敢融入老外的圈子,这样的“国外”英文环境,其实和国内环境同样相差无几。
所以,给自己创造环境吧。下几部美剧存在手机里,随时听,反复听,切记!是反复。如此下来,每天坚持四小时,直到剧情基本能背下来,而不是不断地换着看不同的美剧,一定会有成效。我如此坚持了四、五年,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口语已经超越了身边的大多数。
这大概也是我离不开手机的原因吧。
我想,如果心是一个盘子,人生则像一场宴席,你的盘子里承载的东西便决定了你的人生是一场精美盛宴,还是一桌残羹冷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