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品读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2023-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缸豆先生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对这首词,整篇都是景语,但是景语背后的情总觉得并不协调统一,时有矛盾之处。

首先看第一句,“红”是借代手法,代指花。红花为什么变稀少了?自然凋落的缘故,凋落则涉及到时序变化,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期,从后文的“春风”可知,这写的是春花,季节是暮春。“小径”而不是大路,给人什么样的联想?狭长弯曲,幽静,幽深,在这小径上走的人,是个多愁善感之人,感情细腻之人,而不是粗犷豪放的。他为落花而哀叹,为春去而感伤。

但除了红稀,还有绿遍,给人绿意葱茏的感觉,这里是否有伤感呢?看不出来,看出的是暮春的生机。接着写出了高高的楼台在苍翠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这难道不是写绿树茂盛,绿树生机吗?若说红稀有伤感,但后两句明显冲淡了伤感。

接着写杨花,杨花也就是柳絮,古代杨柳就是指柳树。柳絮漫天飞,且非常活泼,若说有春去的愁,这种愁也是轻轻的淡淡的。

“翠叶藏莺”的藏字实在用得好,侧面、形象写出了绿叶的密稠,莺暗示了动,也衬托了静。“朱帘隔燕”一个隔字,写出朱帘之厚,室内之静,能听到帘外的燕声,下一句转入室内,通过炉香静逐的形象写出室内之静。静与动是两种状态,也是两种态度,这里重点写静,和词人那寂寞的淡淡伤感的心境或许相符吧。

最后两句,情感的表现比较明显,“愁”和“酒”见出愁情,“斜阳”乃一典型愁之意象,醒来斜阳竟然没有天黑,斜阳还在,正是消遣不掉的长日啊。

词人一方面为春去惋惜,一方面又欣赏着初夏的生机,但在欣赏之中又有寂寥之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