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总结
为了练习英语口语,我参加了一个训练营。今天是第一天的话题。在一个半小时中,跟两个人说了三句话,整体感觉很开心。
现在做一下总结:
这个训练营一开始就给我们提供了聊的内容,一共有10个话题。自己在这10个话题里面选择有感觉的话题,到群里面去聊天。聊天的内容要求跟自己是相关的,聊天的时候,语伴之间互相多鼓励,保持一种孩子学习的心态。
我一开始聊的时候,准备还算充分,但是总觉得自己有点儿假,不是那种有感而发的谈话。当有人反馈的时候,那种感觉还是很爽的。要说的话一时说不出来,有大脑空白的感觉,不停的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正常的,你哪怕是用汉语聊天,你有可能也一时半会想不出,自己要说的话。
现在想想,当时自己的感觉还是很好,其实学习语言,是一种体力活,你就必须多说多练,才能够说的出。不要顾及什么发音语法,只有自己认真的去说,认真的去听,不间断的练习,剩下的东西交给时间。
这样看来,我也确实是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在舒适区以外,自己能够伸展到的地方,去学习。有了今天的开始,明后天我就可以进一步加强自己跟别人的联系,多联系,让自己说得越来越流利。
希望自己明天可以继续努力,可以再多说一些。
听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讲的是破局。
慈禧太后接见新科状元时,把新科状元的名字说错了,问“你是新科状元王庆泰吗?”其实这个人姓刘。这位新科状元怎么回答呢?在这种趋势下,他怎么才让自己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
破局不一定是硬性的, 最好的破局是把这个局消除 。
新科状元聪明的地方在于,他用一种明显合作的态度去纠正这个错误:他的回答“告老佛爷,臣正是新科状元刘庆泰。”
一句话,就用极为合作、真诚,又认真的态度纠正了慈禧的错误,而且让对方又不觉得失面子——这就变成了一个增量游戏,而不是一个存量游戏。这就是说他在跟对方合作,而不是跟对方较真,博弈。
当对方说了一段话,你明显不同意的时候,你的一种选择是“但是、然而、不过什么”,这样你就立即站在了对方的对立面,你们之间沟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相反,你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不用“但是”,而说“而且”,那么对方听起来,你是在补充、回应、应和,是以一种合作的态度来进行探讨。
这种智慧真的需要自己好好琢磨一下,放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
我们经常说“做事要真诚,要讲诚信”,很少认真思考这个“诚”到底是什么意思?
诚,一个言字旁一个成,它的本义是说话的时候是抱着建设性,抱着把一个事情做成,而不是去胜过对方的这样一种态度。
在合作的过程中,经常要想清楚我是要把事情做成,还是要在这件事情上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