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是非多 百忙解千愁

2021-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冰清念辰AI

人生就像齿轮,越转越灵活,长期闲置反而会锈迹斑斑。

曾国藩曾说过:“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人至中年,经不得闲,年富力强,忙为正道。

人生太闲,别念窃生。

人一有空,就容易想七想八,杂念丛生,欲望膨胀,莫名其妙给自己添堵。

专注做一件事,专心爱一个人,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生命的意义。

不懈怠懒惰,不自暴自弃,没有闲情去悲春伤秋,没有逸致去好高骛远,心怀能量与阳光,活在当下与现实,这样的人,很难无聊。

全力以赴面对生活,想着如何让自己与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处处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气息。

那么心若盛开,清风自来。这样的生活,很难虚度。

生命在于内心的丰盛,而不在于外在的拥有。内心充盈的人,不会惹是生非,不会情绪爆炸,能欣赏诗与远方,亦能接受生活的苟且。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现在偷的闲,就是你未来生活的苦。

活到老,学到老,要想跟得上时代,本事就不能落下。如果觉得年纪大了,学习简直是天方夜谭,那么看看他们吧:

曾国藩40岁组建湘军,54岁主办洋务。

白居易被贬江州的时候已经43岁,不但没有因为重创而意志消沉,还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琵琶行》。

45岁的作家严歌苓,每天写作6小时,每隔一天就要游泳1000米。

齐白石一生笔耕不辍,年过七旬仍然坚持每天作画。

年龄从来不是成功的绊脚石,反而是沉淀之后更好的融入这个世界的优势。

不少人稍微努力一下,就以为自己已经豁出命,往往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手一闲,在舒适区里呆久了,容易被后浪打在沙滩上,离恐慌和迷茫越来越近,离成功与希望越来越远。

放眼当今,83岁的钟南山院士坚持每周跑步4次,90岁的袁隆平院士可是不折不扣的游泳健将。

今年元旦的时候,袁隆平院士就寄语年轻人:要注意身体,2021年要多运动,身体才会好。

头脑最聪明的人,腿脚也是很勤快的,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会生锈。

勤则寿,逸则亡,玉不琢不成器,身不动不长寿。

作家汪国真在《人到中年》里这样写道:“到了中年,生命已经流过了青春湍急的峡谷,来到了相对开阔之地,变得从容清澈起来。花儿谢了不必唏嘘,还有果实呢。”

人至暮年,脚步渐慢: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内心丰盛;不是安于现状,而是择优前进;不是大腹便便,而是老当益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