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赵孝成王

2017-08-25  本文已影响182人  栗树先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经·国风·豳风》

如果你发这样一条朋友圈:“虽说七月流火,天气还是酷热难耐”;

再如果没人评论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还如果你不是被人拉黑了,那恭喜你,你和你微信里的朋友都算得上有文化。

“七月流火”说的是农历七月里大火星流转西行,天气开始逐渐变凉,但在年度高温排行榜上,七月仍霸气地占据TOP2的位置。

公元前260年七月的一个深夜,在赵国的都城邯郸,一个叫赵丹的年轻人却没有心思刷朋友圈。

与没有智能手机无关,也不是因为天气闷热心情不好,是因为他摊上事儿了。

赵丹面对的可不是妈妈和女友掉进河里先救谁这样的小事儿,因为他的身份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世袭君主,地地道道的官N代─赵孝成王。

当然要等到15年后赵丹去世,他的臣子才会送赵孝成王这个谥号给他。

中学课本里的全明星家族

赵孝成王所处的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大变革时期,他和他的家人以及同时代的许多大咖,2000多年后不断被中学语文和历史老师在课堂上提起。

画面通常是这样的,伴随着娴熟的敲黑板动作,一句能让昏昏欲睡的学生打个激灵的友情提示响起:

“下面开始划重点!"

“围魏救赵”是我们读书生涯里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一个经典的管理运筹学案例;时任赵国君主赵成侯就是赵丹爷爷的爷爷。

赵丹的爷爷是更有名的赵武灵王赵雍,作为当年赵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主导推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胡服骑射”,让国力日益强盛并最终成为战国七雄G7的成员。

他的父亲赵惠文王赵何,因为受邀参加一个叫《渑池会》的国际会议,通过一场“王牌怼王牌”的真人秀,让上大夫蔺相如崭露头角,为高中语文课本贡献了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文章,也为成语词典贡献了“负荆请罪”的词条。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这段文字来自《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也光荣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是“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两个成语的出处,主人公平原君赵胜就是赵孝成王的叔叔。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还有一篇《触龙说赵太后》的文言文,以这样的内容开篇:“孝成王元年,秦伐赵,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这里入齐为质的长安君就是赵孝成王的弟弟,太后指的是他们的共同的母亲赵威后。

……

这个家族的不同成员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担纲主角,为推动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当然赵孝成王也不遑多让,他摊上的事儿接下来会引出另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纸上谈兵”,以及一场冷兵器史上最惨烈血腥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著名战役:

长平之战

孝成王赵丹正是长平之战的联合出品人、联席总导演、领衔主演。

一场战争一场梦

公元前266年,赵丹从他父亲赵惠文王手里接下权杖,作为CEO开始行使一国之君的权利。

比他生活早了几百年的孔子说过一句话:“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现在有一句更流行的话叫“才华撑不起野心。”

赵孝成王将用他的生命来阐释啥叫智小谋大,力小任重。

先从一场梦说起。

公元前262年,进入赵丹亲政的第五年。国内政局稳定,身边没有位高权重的姑父,海外也没有韬光养晦的大哥,他父亲安排他的两个叔叔和以廉颇、蔺相如为代表的股肱之臣辅佐左右;

全国各族人民甩开膀子加油干,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幸福感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强。

一天晚上入睡后,赵丹梦见自己穿着一件曾未见过的奇怪衣服在御花园中散步,一条大龙飞到他面前伏下身体一动不动,于是他爬上龙背喊了一声:

我要飞得更高!

大龙腾空而起飞上高空,还没等到达天上赵丹就从龙背上摔了下来,快接近地面时,他发现地上金玉堆积如山,着陆后他高声命令臣子:“立即把地面的金玉通通收藏入库!”

没等看到财宝入库,他先醒了。

第二天一早赵丹就召来专司筮卜的官员,要求他对昨晚的梦给出解释,负责释梦的官员显然没看过佛洛依德的书,他这样告诉赵孝成王:

“梦衣偏裻之衣者,残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者,有气而无实也;见金玉之积如山者,忧也。”【史记·赵世家】

显然这个解释无法让人开心,当然赵丹并不以为然,他坚定地认为这梦对他而言是个好兆头;如果放到现在,估计他要去买双色球了。

三天后,隔壁韩国的上党守将冯亭派人告诉赵丹:

“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

这天上掉下的不是馅儿饼也不是披萨,是土地所有权,是城池,而且一次性打包掉下17座城池。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赵丹迷失了判断力,为此他还努力说服反对他的叔叔平阳君赵豹:

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

我们今天知道冯亭是个十足的心机BOY,他送出的17座城池可谓是包藏祸心,目的是祸水东引,要把赵国拖入战争的泥潭,让赵国和韩国一起抵挡秦国。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这样记载冯亭的内心OS:

“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

非常走心的套路,可惜刚愎自用的赵孝成王没有拒绝这个套路,他欣欣然的接受了这17座城池。当然也包括附赠的一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而赵国正是被歼灭的一方。

【史记.赵世家】里这样记载:

"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七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馀万皆阬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

太史公轻轻一笔带过的 "长平之祸”,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是45万战败赵国士兵被坑杀的长平之战。

这里的七月是赵国接受上党十七城后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60年的七月,是赵孝成王执政第七年的七月,是本文开头里赵孝成王焦头烂额的七月。

那年的年初,赵孝成王可能还来得及到上党赵国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当时的秦国国君秦昭襄王就派出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再次占领了上党,然后一路长驱直入,四月,抵达了廉颇驻守的长平,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长平之战就此开启。

3 昏招迭出与王炸出场

关于长平之战的前后发展脉络,《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这样描述:

《资治通鉴》里是这样说的:

整个长平之战,由于诸多原因,在很多细节上存在争议,但大致的时间轴是这样的:

四月:

开战,赵军在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国军队面前发挥非常稳定,一直节节败退;一个叫”茄”的裨将战死。

六月:

赵军丢了两个鄣城;《史记》里说“取四尉”,《资治通鉴》里说“亡四尉”;

七月:

赵军第一道防线失守;又被“取二尉”;西垒壁失守;然后廉颇坚守不出,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接下来战争变成了秦赵两国元首间智谋和军队高级将领军事素养的PK,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下双方选手和有关人物,排名不分先后:

秦昭襄王:

嬴姓 赵氏 名则 男 65岁 秦国君主

工作年限:46年

父:秦惠王 嬴姓 赵氏 名驷(不要联想到尼古拉斯赵四)

母:宣太后 芈姓 又称芈八子(可以联想到宁静和孙俪)

从业经历:早年在燕国从事当人质工作,19岁在赵武灵王力挺下回到秦国成功上位,母亲当权

白起:

男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绰号:人屠    特长:坑人

主要战绩:

伊阙:斩首24万

攻魏:斩首13万

攻赵:淹死2万;

攻韩:斩首5万

王龁:

男 职业军人 时任秦左庶长

赵孝成王:

男 年龄不详 嬴姓 赵氏 名丹 赵国国君

工作年限:7年

父:赵惠文王 嬴姓 赵氏 名何

母:赵惠文后 姓名不详

从业经历:幼年继位 母亲听政

廉颇:

男 赵国著名将领 时任长平守将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赵括:

男 赵国将领

父:马服君赵奢(现在部分马姓的先祖)

信息量好大。

第一:秦国和赵国两国君主居然都是“嬴姓赵氏” ;(【史记 赵世家】开篇第一句就是“赵氏之先,与秦共祖”。)

第二:秦昭襄王能当上秦国国君,完全是靠赵孝成王爷爷赵武灵王帮忙;

第三:秦昭襄王比赵孝成王的父亲早出生了17年

第四:两人都有过傀儡的经历;

在秦将王龁不断出“杀”,赵将廉颇不断出“闪”,斗勇无法解决问题后,他们背后的主公开始斗智。下面看看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两人如何出牌:

赵孝成王打出一张“重使媾秦”:

一方面两军相持不决,廉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坚守不出,另一方面秋收在即,二十五万青壮年在长平无法返回且要消耗大量军需物资,年轻的赵孝成王未免有些慌乱。

于是他召集重臣楼昌、虞卿商议对策:

“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

Too young too simple的赵孝成王要亲自领兵上阵,两位大臣拦下了这个疯狂举动,但楼昌出了个更馊的主意,他建议赵王派出重要使臣去秦国求和;在虞卿的极力反对下,赵孝成王还是采纳了这个意见并派出郑朱出使秦国求和。

秦昭襄王跟了一张“顺水推舟”:

老谋深算的秦昭襄王身穿华服亲自带领各个部委的重要官员为郑朱举办盛大欢迎宴会,目的是让其他各国驻秦使者预判秦赵两国马上就会和谈并签署一揽子协议,赵国已经放弃联合其他国家对抗秦国。

秦昭襄王接着打出“无中生有”:

秦国派出奸细到达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真正惧怕的赵国将领不是廉颇而是赵括,而且廉颇之所以坚壁不出是因为他不久后就会投降秦国。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赵孝成王跟了一张“临阵换将”:

赵孝成王认为这样的说法没毛病,他决定撤回在前线连尝败绩并放弃进攻的廉颇,取而代之换上马服君赵奢之子、熟读兵法的赵括。

公元前260年农历七月的那个深夜,赵括奔赴前线之前,赵括母亲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到赵孝成王的办公室要劝阻任用赵括:

赵括是个自私的人,他经常把手下军卒拉到微信用各种名义建群,但只会偷偷抢红包却从来不发,这样的人不适合做一个几十万军队的Teamleader。

这时赵孝成王表现出了一国元首的气度,他用平易近人的口吻这样回复:

“我认为你想多了,安排赵括到长平担任前线总指挥这个职位,符合干部任用程序。通过深入考察赵括以往的表现,我们认为这个任用是合适的,同时啊,我们希望赵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尽忠职守,有所作为,不姑父组织上的信任和群众的脐带”。

于是小粉红赵括带着满满一车兵书奔赴前线。

赵括第一张牌“主动进攻”

赵括到达前线后,“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然后决定出击,大概在当年八月份,赵括下令发动进攻。

白起跟了一张“诱敌深入”:

赵军主动出击,白起自然见猎心喜,他下令军队假败,赵括看到秦军按照套路出牌,下令乘势追击,一直进入秦军设置好的壁垒防线再也无法突围。

“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直到九月份,赵军都没有盼来救兵,断粮46天后,赵军多次尝试突围失败,赵括亲自上阵搏杀最后不幸被秦军射死。

“长平之战,血流漂卤”

“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

长平之战以45万赵国军队被坑杀结束,消息传回赵国,“赵人大震”。

4 强行收尾

到这儿,乱叔开始强行收尾。

公元前245年,长平之战后15年,赵孝成王赵丹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谥号“孝成”,他的臣子还是给了他充分认可,这谥号相当于现在新闻联播里“卓越的党和郭嘉领导人”的评价。

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赵任马服,长平遂阬。

虽然我认为长平之战赵孝成王责任更大,但他毕竟是领导,“长平之祸”的锅还是交给赵括背吧。

如果赵括地下有知,他会怎么想呢,在他生活的年代还没有纸张,他却因为“纸上谈兵"一直被嘲笑,幸运的是那时候没有“人丑就要多读书”的说法,否则他受质疑的就不止是能力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