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车,穿梭在香港岁月里的缩影
在香港行走了这么多年的电车,是电影常用的场景、亦是部分作家笔下最有情怀的交通工具。电车陪伴我们过百年之后,仍然悠闲地在闹市区行驶,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更是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色,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地道的香港记忆。
早前有城市规划师突然提出电车要改道,引起了很大的社会争议。这种只行走在港岛的交通工具,有人说它跑得慢,无冷气,太过古老,不够便捷。但正正是这古板的电车,却默默服务左香港111年,是港人最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电车百多年为人奔走,见证住香港一百年来的兴旺发展。
位于摩利臣山道及坚拿道东交界,就是以前铜锣湾电车厂的出口那条路轨来的,但是大家有所不知,以前铜锣湾的电车厂,就在今时今日的时代广场那里,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就进行过扩建,到80年代,1989年的时候,就搬了车厂,去了西湾河以及屈地街。这段路轨也不是政府,或者电车公司刻意保留的,只不过是道路工程,之前有一截路轨已经拆卸了,这么巧,这段路轨就得以保留。
香港电车,是一个路面电车系统,自1904年起投入服务,在港岛北部沿海岸线行走,穿梭港岛东西,另有环形支线来往跑马地。以前搭叮叮常常能见到海景,但随着港岛填海面积不断扩大,能见到海的路线经已不多,只有石塘咀到坚尼地城一带,还隐约可以见到些少海景。
“搭电车,我最喜欢就是坐上层车头或者车尾,我们现在的位置,即是可以望到360度的风景,夜晚坐电车,我会感觉到城市很宁静,甚至觉得整个城市是属于我自己的。”Eric如是说,作为香港电车迷会会长,他组织的电车迷会里面的很多会员都是摄影爱好者,好似Andy,同他一样,除了爱电车之外,亦热爱拍电车,平时他们都会搭着电车周围去影相。在他们的眼中,电车就像一个移动的Story Box,装满了香港的各种故事。
“我记得小的时候,搭这条线,好深印象。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电车线是依着海傍而建,但是唯一要重现回这段景象的,就是这段路,以前我见到很多码头工人,在海上上落货,直程是电车路上上落货,电车很多时候都要避开上落货的工人,这个都是很特别的情景。”当时的电车傍海而建,坐在电车上遥望大海,感受习习凉风,然而有些回忆已然一去不复返。
石塘咀电车站,曾经是著名的红灯区,有「塘西风月」之称, 1925年,铜锣湾利舞台戏院落成后,每晚都会有一架「午夜专车」从戏院附近载客到石塘咀,方便达官贵人、公子哥儿到个到玩乐。电车亦都见证左这一段历史故事。
关锦鹏的电影《胭脂扣》就取景石塘咀同电车,而这部电影中亦都还原了当年「塘西风月」的情景。红牌阿姑的鬼魂五十年后再搭电车时,发觉街景都经已面目全非。百年来,社会进步,城市景色不断改变,可能只有电车才是唯一存在、能够见证香港沧海桑田的对象。电车外的景色一代代地变化,拆的拆,改的改,还能够在上环见到曾经兴旺的南北行已属不易。个时的电车路线由西建到东,带旺了路轨沿线的经济发展。
无论是日或夜,电车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盛载住不少的香港传奇,见证了香港的变迁,由老人家,到后生的这一代,都有很多港人对它充满感情。1980年香港地下铁启用,在1984年,电车公司进行了一次意见调查决定电车的未来,结果是市民大多倾向保留电车。电车票价实在便宜,车速虽慢但很适合短程乘客及老人,所以仍然是居民最喜欢的运输工具之一。
如果大家还想电车这个这么有特色的交通工具,在香港可以继续存在的话,其实若果得闲的话,可以坐上电车,去感受一下这种独特的感觉的话,可以令电车可以在香港永久地存在下去,为香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