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用|小说故事精选专题故事专题推首备选文学我的梦想 诗歌我的人生@齐欢欢

那场青春的霍乱(上)

2017-09-19  本文已影响2383人  井底女蛙
亲爱的朋友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
难道青春必要愚昧
爱必得忧伤   
                                    ——题记

一、白雪公主

1985年,李达十四岁,在县城上初二。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可是他的脸上总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冷漠。

九月的最后一天,班主任牵着一个女孩走进教室,嘈杂瞬间安静。李达抬头,心轰的一下,他看到了白雪公主。

她皮肤白得透明;眼睛黑得发亮;她笑,两个酒窝都逸着甜腻;她鞠躬,一头长发从身后甩向地面,像黑绸子,光滑闪亮;她的声音,像黄鹂一样婉转;所有人第一次听到了和电视上一样的普通话,不,比电视里的好听一万倍。

老师介绍她叫林静,来自上海,因为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她,所以来这里借读两年——她的外公外婆家在这个小县城。

老师让她坐李达旁边的空位,大家从震惊中清醒过来,都捂着嘴笑。

李达话不多、上课爱睡觉、成绩不太好、会说脏话,但是因为有主见,在男生中有威信。又因为长得帅,很多女生也暗中喜欢他。但是李达不仅不搭理女生,好像还鄙视、讨厌她们。

“李达有病。”女生背后开玩笑。

现在,嘿嘿,有好戏看了。

林静走近李达甜甜地说你好。没想到,他却慌里慌张地站起来让座,文具洒了一地。林静说着对不起就要帮他捡,李达却一言不发抢先弯下腰。真反常啊!同学们大跌眼镜。

二、两个人的秘密

小城镇的初中,男女生不讲话。明明好奇向往异性,却整得像仇敌。利用这一点,老师把男女搭配排座位,以保证上课纪律。

林静不懂这规矩,下课后总是问李达:同学叫啥?办公室在哪?老师上课为何不讲普通话?

可是,他要么不理她,要么恶声恶气。林静一肚子的委屈和迷惑,李达好像毫不在意。

但是,很多人发现,李达慢慢变了:衣服整洁了;上课不睡觉了;很少说脏话了;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期中考试结束,老师特别表扬了李达的进步。第一次被表扬,他表面无动于衷,内心却波涛滚滚。

他知道,这些改变都是因为林静。他不想让这个美丽的女孩瞧不起他、讨厌他。至于认真学习,是因为林静听不懂地方话,他想给她补课。

“原来自己不是真的讨厌女生。”这个发现让他心慌。

林静呢,尽管李达对她爱理不理,她却对这个酷酷的同桌充满好感。

一个晚上,林静发现铅笔盒里一张纸条:“以后有问题,写纸条问我。男女不能说话,不然人家会说我们两个好。”是李达的字。

林静一遍遍看纸条,不能理解又好像懂了,她的心,很愉快。她专门裁了粉色的纸条备用,分了一半给李达。

他们在同学面前不再说话,想问的话写在纸条上,抽空放对方铅笔盒里。每次回到座位,两人总是先开笔盒看看。

问题并不多,偶尔看到对方的小纸条,都会莫名开心。收到的纸条也舍不得扔,李达把它们夹到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里,压得平平整整。

两个少年,守着一个共同的秘密,那样的感觉:紧张、刺激、甜蜜。

放寒假时,林静告诉李达,她回上海过年,祝他全家新年快乐!

那是李达感觉最长的假期,百无聊赖之下,甚至借来课本预习,把爸爸吓得不轻;看电视,只要是有关上海的内容,哪怕是新闻或广告他都目不转睛。

上海,多么好啊!那里住着白雪公主……

三、新年礼物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开学了!

报到那天,林静给全班同学带来了礼物:彩色铅笔,水果橡皮等,人人有份。

这些来自大上海的漂亮文具,让小城的孩子大开眼界、无比欣喜,教室里洋溢着欢乐。每个人都向她说谢谢,包括那些平时不和女生说话的男生。李达没有任何表示,林静有点失望。

发完礼物回来,林静打开铅笔盒,看到了一粒糖和李达的纸条“你长高了,奖励!”两人相视一笑,淡淡的、甜甜的……

放学时,林静拿出一个书包大的盒子推给李达,小声说,“专门送你的!”然后叫着去追其他女生。李达匆匆揣进书包,看看四周,还好,没人。

这学期他负责锁教室后门,手不听使唤,好不容易才锁好。然后飞奔回家,书包好重啊。

三口两口扒完饭,李达钻进房间,把门反锁。迫不及待地取出盒子,手有点抖,差点落地。

是一本邮册!封面几张放大的邮票图片,下面四个工整的大字:山水邮册。

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打开:啊!崭新的、漂亮的、从来没见过的、最高级的邮票 ,那么多啊!它们整整齐齐地夹在薄膜里,若有若无的油墨香味扑面而来。

在此之前,李达只见过最普通的长城邮票。他贪婪地一张张看着,舍不得翻页,又迫不及待地想看下一页……

李达,这个没出过县城的贫穷的少年,在那个初春的夜晚,第一次流泪了。他多么感激林静啊,让他看到了外面的精彩。

四、他看见了我的青春

春天来了又走了,夏天的风剥掉了人们身上的衣服,一层又一层。老师规定:中午上课前,大家趴在课桌上休息。

李达闭着眼睛,微风吹过,有丝丝缕缕在脸上飘拂,痒痒的,好舒服。睁开眼,是林静马尾上散乱的几根长发在飞舞。

“将来,我要考上海的大学!”看着飞舞的发丝,少年第一次有了理想。

六月中的某个下午,蝉鼓噪着热。林静穿着短袖白衬衫、黄色短裙来上学。

那样的年代,闭塞的小城,哪有那么漂亮的打扮?女人基本是长衫长裤,即使是裙子,也是长到踝骨的黑和蓝。

林静吸引了整个校园的眼睛:上课前,其他班学生在门口来回转;教室里,女生围绕着她;在后面的男生围着李达,眼睛却不时溜号。李达忍着不看,但是他的嘴角一直上扬着。

第二节课下,有女生叫林静出去玩,她却傻傻坐着,脸色忽红忽白,很紧张的样子。李达发现了异常,上课时传纸条问她,她竟然没回答。

放学了,教室只剩他们俩,林静还在磨蹭。“怎么还不走,我要锁门了。”李达说。

林静不说话,又脸红了,看看他咬着嘴唇低下头。

李达假装整理书包,低声问,“咋了?快说呀,我们俩单独在一起,被人看见可不得了。”

林静忽然哭了,抽泣着:“我,我流血了,裙子……脏了……”

“啊,哪里流血了?我看看!”李达吓一跳。

林静站了起来,转过身,黄色的裙子后面,巴掌大一块血迹,无比夺目。

李达一下子明白了,他的脸黑了又红了。

怎么办?书包带子短,遮不住。“有了!”李达跳起来,脱下身上的蓝色外衣,“给,扎在腰上,挡着,快回家!”

林静听话的照做了,果然不错。她羞涩地低着头,对穿着背心的李达说:“谢谢你,明天见!”

那天晚上,她第一次写日记:“李达,他看到了我的青春。”

同一时间,李达正在研究《生理卫生》,原来女人流血代表着长大。想到林静惶恐不安的尴尬样,他笑了。

五、风波起

第二天到学校,教室里喧闹异常,李达进来,同学们一下子噤声,看看他又看看黑板。

他狐疑地看向黑板,上面写了一首歪歪扭扭的诗:

李达和林静,
两人一条心,
白天假正经,
晚上去偷情

鲜血一下子冲上脑门,看着最后两个加大的字,李达大吼一声,疯了一样跑上去,抬起衣袖把黑板擦了个稀里哗啦!

转过身,他对着全班歇斯底里地喊:“谁写的?给我出来!”

一片死寂。

这时林静进来了,什么都没在意,她走到自己座位上,取出书本。

李达喘着粗气过来,哗啦一下,把林静的书拨到一边,有几本掉在了地上。林静吃惊地看着满脸通红的他,片刻之后默默捡起掉落的书本。

晚上,李达梦见了母亲,梦见了八年前的自己。

那年九月,小县城有场自杀案轰动一时:一对男女偷情,被人当场抓住后,女方跳楼自杀。那个女人,就是李达的母亲。

遗体告别时,李达没哭。他从奶奶和爸爸嘴里知道,是妈妈抛弃了他们,妈妈不要脸,活该!

六岁的李达还知道了偷情、淫荡是丑陋的事情,女人是可怕的动物。尽管他不懂其中的具体含义,但是他和爸爸一样,从此远离女人。

他竟然差点走上母亲的路!多么可怕呀。他恨自己、恨林静,耻辱啃噬着他的心。

他一定要证明自己。

六、霍乱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李达知道林静喜欢白衬衫,她有很多件。他买了三支粗头墨水笔。上课时他打开笔盖,把笔尖对着林静那一侧。

当林静发现白衬衫袖子被染了一大片蓝墨色时,她难以置信地看着他,大大的黑眼睛蓄满泪水。

李达不看她,恶狠狠地喊,“让你越线,活该!”喊声回荡在整个教室。林静吓坏了,趴在座位上呜咽。

李达偷偷瞄了一下同学们的眼神:有崇拜、有不解、有怀疑还有责怪。

“李达,你他妈有病啊!”有个男生嘟哝。

“对,我有病,我就是有病!”李达又喊。

林静回到家,趴在床上大哭,任凭外公外婆怎么问,就是不说话。

晚上,她一遍遍翻看以前的纸条和日记,她不知道李达怎么忽然变了,他会不会做出更可怕的事情?新的日记里,她用泪水写满了问号。

又是中午,林静趴在桌上背对着李达看书。

李达安静地坐着,林静的马尾上的散发,又被风吹起,拂到他脸上,温柔的痒和甜蜜。李达忽然想到了那天,想到了上海的大学……

就在这时,他转向了黑板。黑板什么都没有、很干净,可他分明看到了两个字——偷情!

不,他不喜欢女生,他要彻底证明自己。

他缓缓地从书包里拿出一把大剪刀,是服装店用的那种歪把子,他举起它,向周围的同学晃了晃,几个没睡觉的同学惊恐地看着他,李达又红了眼,抓起林静的马尾巴,咔嚓……

后来的画面,无数次在李达的梦中重现:林静猛地转过身,头发散乱,长长短短地垂在耳边,她惊恐地抓起飘落的头发,又去摸自己的头。然后绝望地看着李达手中的剪刀和痛苦扭曲的脸,尖叫一声,冲出教室……

图片来自网络

林静再也没回来。第二天,老师说她回上海了,永远不会回来了。

李达被警告处分,他不在乎。终于证明自己了,他长舒了口气。

可是,心怎么那么疼?那疼,丝丝缕缕,像长长的发丝,呈放射状不断蔓延……

同学们看到李达就远远走开,没人靠近他。

无所谓,李达谁也不需要,谁也不喜欢,他就想一个人。

一个人在家,李达打开抽屉最里面的那个漂亮的月饼盒子:山水邮册、铅笔和橡皮静静地躺着,还有一把整齐的粉色小纸条。

还有,还有那么多和林静有关的回忆!

他忽然嚎啕大哭……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

李达又变了,邋遢、冷漠、孤独,他拼命地学习,成了学霸。

课余时间的李达沉迷在书中,在文字里寻找着悲伤和欢喜、愚昧和智慧、忏悔和救赎……

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后,他确定那年自己得的病是:霍乱!


时间在流逝,李达在成长,他感觉他的病慢慢好了……

四年以后,李达考上了上海科技大学。

九月的上海,微微的雾,李达看着上海的天空,在心里说:“林静,我来了,我的病好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