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读书

我理解的刻意练习

2017-07-12  本文已影响34人  Little青橘

曾经听到一万小时理论的时候,我觉得很难,居然要练一万小时,那得多久啊?难怪高手那么少,想成为高手真的不简单,我感觉离高手遥遥无期。直到最近大家都在说的“刻意练习”概念,才知道,想成为高手,关键并不在于你练习的时间长短,而是练习的方法。不要认为埋头练习坚持时间越久就越能成功,方法不到位,照样落后别人。

我是很好奇,刻意练习到底是什么,没想到现在有一种这么好的方法可以不用训练一万个小时就可以让自己逆袭成为高手,怎么能不好好学习这个知识,至少也得跟上大家步伐呀。

我在读《万万没想到》这本书时,作者是这么总结刻意练习的,包含四点:
1、只在“学习区”学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我理解的刻意练习

我特意去百度了刻意这个词,解释道:克制欲望,用上全部心思。所以提取关键字后就是学习区、针对性、重复、反馈、专注

WHAT

1、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之间就是学习区,是指我们做不好的那部分事情。我们练习就是要在学习区去做。这样我们才会成长、进步和提升。逐渐扩大自己的舒适区,掌握更多的技能。

2、 练习,套路是有高度的针对性和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针对性是从目标倒推,以终为始,确认自己所做的每一步都是有助于目标达成,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而重复这个道理我认为就是熟能生巧这个成语的体现。做多了就熟练了就自然会了,不要怕自己练不好,是你练习的次数还不够。

3、专注,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时代注意力是最珍贵的财富,同一份时间在专注程度不同的人身上产出的结果是相差很大的。专注是提高时间效能、最大化利用时间、提高做事效率的很重要一个条件。

4、反馈,这个点让我想起PDCA循环,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其中的C check就是检查,但自身检查是比较难发现问题的,还需要靠外界的检查发现问题,不然的话我们无法得知自己做的是好是坏,是否有进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只有把自己放入同行同业同领域中去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水准,才能够理性看待自身,不会因为自负或自卑影响前进的步伐。

HOW

1、理清个人能力现状,清楚知道自己做的好的是什么,做的不好的是什么。找到自己想变得卓越优秀的领域,找出现状与理想状态的差距,通过人事网书四个方面去寻找学习对象,制定学习计划,重复的练习。

2、脱离舒适区比较难,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不然很容易放弃。这需要我们时刻以终为始,要事第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自控力》《精力管理》可以多读读。

3、寻找自己练习领域能及时获得反馈的平台、老师、朋友等,建立起自己的反馈智囊团。

4、给自己设立专注的时间和空间,建立专注的环境,练习专注,在专注里练习。

5、PDCA, 计划-执行-检查-纠正,反复循环,以此来管理每次学习

BETTER

1、最好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热爱的领域,这样才坚持练习的长久,也最有可能成为高手

2、功利一些,为了卓越、优秀,你值得为之努力练习

3、给自己设立奖励机制,可以把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小目标则奖励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写在最后

对这个概念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原书《刻意练习》,也可以听罗辑思维NO.182《怎么样成为一个高手》,还有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这本书第二部分《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篇文章等,已经有很多大咖对刻意练习进行了解读。 是时候开始刻意练习了,给自己定个刻意练习清单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