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文案的基本构件:信息
当我看到有些小伙伴满肚子的学识却拿不出来示人,或者,好好的项目机会却被写得乱七八糟的方案所葬送时,真的十分地惋惜。一个人的思想若是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传递给别人,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那又有什么价值呢?
今天,就聊一聊商务文案写作的话题。
说起文案写作,日本人高杉尚孝的《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写作,无论是写一个解决方案,还是写一份年度总结报告,或者给自己家人、朋友写一封信。我意外地发现,市面上有关逻辑思考的书有很多都是出自日本人之手,而且书的作者多有咨询行业的从业背景,比如:西村克己的《逻辑思考力》、赤羽雄二的《零秒思考》等,写得都很好。只是,这些书读起来和巴巴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一样枯燥乏味,需要耐心读、反复读。
今天重点介绍一下高杉尚孝对商务文案的基本构成——信息的分类。
首先,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制作方案必要的“零件”,只要文句中清楚地标示出主语、述词,而且这些文句都是构成某篇方案的零件,就都可以算是信息。
关于信息的定义,我们大致理解它的意思就行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高杉尚孝认为信息可以分为三类:记述信息、评价信息和规范信息。
记述信息。用以描述事物的情况和事物本身。如:A企业有大大小小100多个信息系统;B女士的衣柜里有上百件各式各样的衣服;这个瓶子的容量有500毫升。
评价信息。用以表达某一情况或现象的好坏。如:A企业的信息系统过于庞杂;B女士的衣柜很乱;这个瓶子很不好擦洗。
规范信息。用以表达要求事物应有的状态或人该采取的行动。如:A企业应将那些孤岛信息集成起来;B女士应将她的衣服分类存放;瓶子的设计应方便清洗。
但是,记述信息有时候会被错误当成评价信息,原因是记述信息里面包含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条目。如:“这部引擎的功率有250马力”,可能会被解读为“这是一部很棒的引擎”。原因是这其中存在着根植于我们内心价值观中的评价条目“引擎性能的好坏由功率决定”,以及评价标准“250马力的功率是非常高的,足以被评价为一部好引擎”。
而评价信息有时候也会被当成规范信息,这是因为评价信息里面潜藏着连接评价与规范的行动原理。如:评价信息“为了恢复本公司的业绩,拥有XX技术是必要的”,可能被解读成规范信息“本公司应该开发XX技术”,这里面就隐藏着行动原理:“问题应该被解决”。
所以,如果我们对信息的表述不当,就会出现信息干扰。比方说,当我们在描述客观情况时,却无意中掺杂了个人观点。或者,由于我们不恰当地评价,却给了客户错误的行动导向。
通常情况下,如果对方已经理解了记述信息的内容,那么他接下来期待理解的下一个信息多半是评价信息。大多数时候,接收者读取完评价信息之后,会期待接下来出现规范信息。
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文案的结构和内容顺序时,注意这样的规律。事实上,我们很多人不加区分,滥用不同类型的信息。例如:在需要描述现状时,使用的却是评价的信息。而客户想听你的建议时,却看不到规范信息。我看过很多方案,大量的记述信息(如现状描述、软件功能)、评价信息(如问题分析),却少有规范信息,也就是建议客户采取的行动。更多的时候,我们由于混乱使用这三类信息,而导致事实不清、没有观点、没有结论,这就是方案不能够打动人的关键问题。
当然,有时候为了促使对方行动,你可以故意不传达规范信息,让对方发自内心采取某项行动效果会更好。比方说领导找下属谈话,对下属说:“你过去一年总共做了十个项目,其中有九个项目都没有按照验收,你这样下去可不行呀!”,这里边只有记述信息和评价信息,而没有规范信息,但通常情况下也不必领导多说,这位下属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如果你有把握,也可以只说记述信息,然后让对方自己决定行动,但这样显然比较冒险一些。比方说:“小A刚刚跳槽到了M公司,年薪过百万。”小B听了这个之后,说不定就已经想跳槽了。
正确使用信息分类,并不代表你能够传递正确的信息,信息内容的正确性取决于你的专业背景,而不只是文案技巧。
我感觉身边的大多数人都不擅长写文案,这可能和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有关系,我们既没有深入地学习过逻辑学,也没有类似《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逻辑思考力》《零秒思考》的实用课程。所以,只有在实践过程中边学边用了。
问题是,一般的人很难沉下心来学习如何写作文案,因为它不仅枯燥,而且见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