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哲、思菩提树下佛、儒、道专题

信佛‖不著文字用心领悟(四)

2021-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木青同年

关于佛教历史的真假,佛教典籍的真假,有时我们不必太过吹毛求疵。只要对我们修行有切实利益就不用太追究。有时有所改动也是为适应需要,它能流传存在必有其原因。真到了极处便是假,假到了极处便是真。我们不能太执着于真假,真真假假,字字计较反而会陷于繁琐,有失大体本意啊!这是法执啊!佛陀曾预言律会分为五部,但他说这不影响戒律的传承。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不应该停留在表面的词句。

有了法执便有了真假,没了法执便真假也没有了。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不识文字,却也明心见性了。把佛法的真谛比作月亮,佛教的典籍只是指着月亮的手指,只是引导我们找寻真谛的工具。有时我们不应该想真假,一想就是妄念,就产生了分别,就陷入了对错,就着了法相。我们更不能去争论真假,一争论就输了,两败俱伤。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不能误解佛法。我们不能有法执啊! 法不能有,非法不能有,非非法不能有。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我们何必大过执着于过去的真假,过去心不可得。

一念不净观,爱人是一具白骨,仇人是一具白骨,十法界遍虚空一切有情皆是白骨。一念阿弥陀佛,爱人是佛,仇人是佛,十法界遍虚空皆是佛。争论开始时你就输了,和别人意见不同你就错了。杀人一千,损己八百,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人无法争吵。改变你所能改变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