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
我的孩子正处在自我中心的阶段,这可能也是很多父母头疼的地方,也是父母们愿意给孩子们讲道理的时候。
比如两个两三岁的孩子在玩玩具,一个孩子直接拿走了另一个孩子手里的玩具,另一个孩子哭了,家长们走过来,对着孩子讲道理:宝贝,你不能这样,那玩具不是你的,你不能拿走。
或者说:宝贝,你看妹妹不高兴了,你不能这样。
还有的家长会说:别抢别抢,不能抢小朋友的玩具哈。
我想说对这么大的孩子讲道理,孩子真的听不懂。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3-6岁的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现象,就是说幼儿仅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观点,并认为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就是他人的体验和想法。这种自我中心现象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
我家娃刚刚五岁了。今天我又体会到了娃的“自我中心”。
吃饭的时候,娃喜欢我坐在她旁边,而不是对面。对她来说,只有坐在她旁边才是陪她一起吃饭,坐在对面是不算的。
最近我挺忙的,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下班比较晚,下班还要写作业啥的,休息的时间也都是在上课了,娃最近老是问我: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很惊讶。我好忙说:妈妈最爱你了,怎么会不爱你呢?
她说:不爱,就是不爱我了。弄得我很无奈,开始解释一堆,后来我发现她没听懂。
第二次她问我的时候,我换了种说词:妈妈做了什么让你这么觉得呢?她想了想,好像说不出来。她说:反正就是不爱,哼。还很有情绪。
第三次,她又这么说,我说你是不是生我的气了?可以抱抱吗?(最近我回来她有时候会对我又拍又打的,说不上来这是跟我打招呼呢,还是很愤怒,我知道她在闹情绪。)她坐到我身上,我抱着她对她说,妈妈很爱很爱你,别的我啥也没说。我其实很喜欢抱着她,软软的,肉乎乎的,她也很喜欢我抱她,没事就来我怀里,一副不想长大的样子。每次这样,我就回忆她小时候,我怎么哄她玩,怎么抱着她睡觉之类的。后来我意识到,我也喜欢她小时候的样子,很怀念,也许孩子只是在和我共鸣,这是双方的。
后来,我会调整时间,她睡了之后,我再写作业,做我自己的事情,她的愤怒少了很多。
后来她又提起了这句话,多了些戏谑的成分,我突然觉得,嗯,她心里面是觉得我爱她的,她才会这样的表达,否则,她可能都说不出口这样的话,谁说这不是在撒娇呢?(想到这,我的担心少了一些,我发现最开始听到孩子这么问的时候,我会有一丢丢的自责,觉得好像自己没做好,但是突然我就不这么觉得了)我问她:我要怎么做你才会觉得我是爱你的呢?这次她给了我一个答案,她说:你要永远在家里陪我,我才觉得你爱我。我还是选择了解释:妈妈已经尽力在陪你了,这是我能做到的,最多的时间了。后来我意识到,她可能听不懂。她觉得一直在家才算爱,也是她这个时间段的特点。我能做的只是,当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需要我陪的时候,我尽量给到她想要的专心的陪伴。
从发展心理学来讲,3-6岁的幼儿具有自我中心属于正常现象,7-8岁的儿童就开始向脱自我中心化转换。也就是说,8岁之后的儿童就应该具备换位思考能力了。
七八岁正式上小学的年龄,开始能试着换位思考的年龄。试着放慢些脚步吧,等孩子长大。接纳孩子还没有到年龄,她可能知道很多很多东西了,知道很多很多实物了,也能很好的表达自己了,但是她依然还没到脱离自我中心的阶段,她还没法体谅你的辛苦,还不是那个“懂事”的孩子。过早的表现出的“懂事”,更多只是在躲避那些接下来有可能的惩罚,以牺牲自己内心真实愿望的“懂事”,会不会是孩子不配得的来源呢?我不清楚,这只是我的猜测。
我个人感觉,貌似我们的一生都在脱自我中心的过程里面。就像,当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的时候,别人做不到,我们生气愤怒无法接受,其实这里面就有“自我中心”的影子。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这个标准是我们自己的,不是对方的。
比如,你可能会觉得,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但是对方很享受吃饭的时候边聊天边吃饭,这就是彼此的差异,这是两个人的区别。又或者说,你觉得自己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但是对方却搞砸了,你各种痛苦无法接受。可是有些事情,对别人来说,也许就是很难的。就像你可以很容易的穿好衣服,但是孩子却需要不断不断的练习才可以。这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我们也曾经历过,这个过程,只是时间太久,都忘记了。如果能看到这部分,也许很多气就生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