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观——世界一流大学的衡量标准在“大学之道”
柳哲
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如今教育普及,大学林立,国立、民办各类大学,不计其数。蔡元培先生曾对大学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1917年,他在北大就职演说中,还曾说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就职演讲中,也曾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蔡元培、梅贻琦乃北大、清华两所百年名校、最高学府的一校之长,他们的看法,可谓举足轻重,影响深远。但笔者认为,他们的观点,并不全面,也存在偏颇之处,并没有抓住要害,对于大学的认识,还不如“四书”之一的《大学》,更加明了、准确、全面。现抄录部分章节如下,以便大家一起来讨论“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概而言之,大学之道,就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接着讲述了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方法,如何做到止、定、静、安、虑、得,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上大学者,不要丢了大学的使命。有人说,上大学为了升官发财,也有人说,上大学是为了有面子、为了找份好工作,更有甚者,上大学,是为了找对象,更好地过日子。诸如种种,真是糟蹋了“大学”两字,忘了根本,悲哉也夫!
我觉得,上大学者,最为关键的是要“在明明德”,也就是要明了、明白高尚的道德,道德是人之根本;其次需要“在亲民”,按照我的理解,是要“爱民如亲”,把天下人都视为自己的亲人,“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也!当皇帝的,需要把臣子百姓,视为一家人,亲如手足;当官的,需要“吏为民役”、“为人民服务”,不能高高在上,更不能贪赃枉法,更不能仗势欺人,盘剥百姓;至于普通百姓,需要关心身边的人,不能冷漠无情,对于身边的兄弟姐妹,做到爱人如己,“仁者爱人”,是也。而每一个人,要把道德完善,以“至善”作为目标,作为归宿,做一个有道德追求、力求完美无缺的人,做一个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人。只有这样,人才不枉为一生,也不枉为进大学当一回学生,否则只能说是虚度光阴,与“大学之道”,背道而驰!这样,也就没有必要上这个大学,即使上了所谓的“大学”,最后还是免不了沦入糊涂人之列。
今天的大学,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大学观”,我们的大学教育,才不至于南辕北辙,沦为“挂羊头卖狗肉”的不光彩勾当!大学的校长,首先要好好想一想,你到底明白了“大学之道”没有?大学的教授、讲师、助教们,也要好好想一想,你到底明白了“大学之道”没有?大学的学生们,必须好好想一想,你到底明白了“大学之道”没有?否则,大学校长枉为校长,老师枉为老师,学生枉为学生!
现在的大学,只注重校园之大,校园之美,这些固然重要,但作为一个大学的灵魂,都不明白,跟着洋人办大学,实在是一大悲剧!这样的大学,很难办成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的标准,在中国,在古代圣贤的著作《大学》中。
中国人不能忘本,需要重塑大学精神!我们在蔡元培、梅贻琦两位校长的高见上,更需大大提高一个层次!建议每一个大学,必须开一门“大学之道”的课程,让迷失了方向的大学,拨乱反正!只有这样的大学,才是代表了人类最先进的方向,只有这样的大学,才算是世界一流大学,只有这样的大学,这样的人才,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希望到达人人向往的大同世界、极乐世界、天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