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血性男儿,扬眉剑出鞘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李云龙。
今天闲来无事,蜗居家里重新翻阅都梁先生的《亮剑》。平心而论,这个剧本,只是很普通的一个军事题材,但是当你反复品位,你就会发现,如同吸上白粉一样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这部小说。
估计很少女人喜欢看《亮剑》这部剧集,里面的李云龙形象确实不够俊朗,粗鲁而又不温柔,兼且是军事剧集,相比当下日韩男生、台湾奶油小生的风行一时,确实没多大吸引力。就像读书,女人们都会选择《红楼梦》,却对《三国演义》丝毫不感兴趣。
其实很早就把《亮剑》这部电视剧看完了,与《水浒》《三国》相比,《亮剑》里面的主人公更加贴近生活与现实,虽然只是一个“泥腿子将军”,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军事小说看多了,心里总觉得男子便应该是侠肝义胆,铁骨柔肠,便应该是铁肩担道义,便应该是有着铮铮血性的汉子。
《亮剑》最大的突破在于把社会潜藏着的传统审美心理变成了现实,把战争题材领域呼唤了几十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掘出了中国式的“巴顿将军”,并且将国军和共军——中国军人伟大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没有丝毫贬低国军的意思。因为无论共军还是国军,始终代表的是中国军人的高风亮节,就像自家的两个孩子为了某个玩具而发生争执、打斗,根本不会影响到其个人的本质。之所以称李云龙、姜大牙为中国式的“巴顿将军”,因为他们身上,明显地具有中国传统绿林英雄行侠仗义的影子。他们的部分性格特征,带有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印迹。他们不会惜命退缩,察言观色,随波逐流;他们对性情相投的战友肝胆相照,相濡以沫。对世俗小人的狗苟蝇营,则嫉恶如仇!
最能打动读者与观众的,并非是俊男美女,有时候一些哲理性的话语和情感往往比那些肥皂泡沫剧更来得震撼。作为一部男人的影视剧,《亮剑》亮出了男人的本色,无论是草莽英雄李云龙、大是大非楚云飞,还是文武铮骨赵刚、斗狠斗勇魏和尚等人,都展示出了男人的本色。
鹰飞得再低依旧是鹰。人们不会接受土匪和草莽,却会接受带有匪气的英雄。也许,书里面的粗言太多,动不动就是操爹骂娘的,有碍主人公的形象,但正是这一种反映社会原生质、贴近农民大众的话语,却让本书脱离了束缚,从“阳春白雪”回归了“下里巴人”,更加反映出当时的环境。
“难为知己,难为敌”。这句话,是惺惺相惜的李云龙与楚云飞一生的写照。世间总有许多身分和立场,超越感情和敬仰,根深蒂固。朋友做不成,敌人做不好,对于惺惺相惜的男人来说,是何等的苦痛,“识英雄、重英雄”的胆量和胸襟,又究竟有多少人可以拥有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赵刚的自尽,李云龙的自杀,是全书唯一的缺陷,但在那个红色战乱的年代,又有谁可以永远保住不被排斥呢?赵刚是文人,在战火的熏陶中,依然保持着文人的色彩:无法阻碍,那只能选择以死殉国。李云龙是那种铁骨铮铮的硬汉子,只能死在自己的枪下,作为军人的最高荣誉,只能死于子弹。“宁死不害人,宁死不屈服”,善哉,此为上将军也。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一本属于男人的书更是难得。血性男儿,终然面对死亡,也应该扬眉剑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