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 17.合纵(一)

2018-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彼岸行走

      赵茄同志不幸壮烈牺牲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邯郸,赵丹同志震惊了,寡人的天,这死的也太快了吧?

  赵丹同志没法不吃惊。

  赵茄从开始动身去上党到挂了前后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就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确实让赵丹同志无法接受。

  要说国尉也不是多了不得的官,问题是赵茄同志是廉黑皮的副手,也就是副司令,战争还没有打出个头绪出来,堂堂一个副司令就自动歇菜,提前跑到地下城去玩死人闯关,实在有些离谱。

  仗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再这么打下去,赵国这个机构就得自动关门了。

  赵丹同志吩咐下去,叫蔺相如、平原君、田单、楼昌、虞卿等高级干部跑步来开会。

  会议的内容,也是近来雷打不动的主题:如何尽快的解决上党这要命的战争?

  楼昌说,这哥们是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议和。只有割地,赔款,再送几个美眉给嬴则先生,这事就结了。

  总理蔺相如同志的咽喉炎又发作了,他不停的咳着,咳着,猛地喷出一口浓痰:议和议和?他娘的一天到晚就知道个议和,成心恶心人是不?给老子滚远点,哪凉快哪呆着!

  看着义愤填膺的老总理,赵丹心情开朗了一些:相国,有什么好办法吗?

  好办法?有的,蔺相如同志用非常期待的目光看着虞卿:哥们,该你啦。

  虞卿同志轻轻的说出了两个字:合纵。

  合纵?这东西还玩得转吗?

  虞卿说:当然玩得转。

  写到这儿,我很是疑惑,那些合纵前辈们都没法玩转的东西,虞卿同志凭什么玩?

  这位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应该是非常清楚他的那些前辈合纵高手们是如何玩残的。

  想玩转合纵,可以吗?

  一:曾经的失败

  据说合纵创始人公孙衍先生(魏国阴晋人,今天的陕西华阴),年轻时跑到秦国一个叫鬼谷的地方,跟一个老头子学习厚黑之道(专门搞阴谋诡计的学问)。

  这个神秘的老头子据说一共就收了四个徒弟:孙膑、庞涓、公孙衍、张仪。

  应该说这四个徒弟都是好样的,徒弟尚且如此深不可测,师父就更不用说了,但非常奇怪的是,身怀如此绝技的师父,竟然连个名字都没流传下来。

  为了表示对这位神仙般的人物的尊敬以及仰慕,人们给他取了个名字:鬼谷子。

  这名字还是比较形象的,这一派的学问的确是很魔鬼的。

  据说当初鬼谷子招收学员的时候,是有条件的,四个:一是要舌头长而薄,二是要皮厚,三是要心黑,四是要眼毒。

  实事求是的说,真正达到这四个要求的是张仪先生,所以他在和公孙衍同志的对决中赢了,赢得很精彩。

  公孙衍同志没法和张仪先生比,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他,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后来的苏秦同志以其发明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好学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同志们的喜爱和追捧,就是这位人们心目中的偶像也是没法和张仪先生比一比的。

  不过,别灰心,苏秦同志在某方面还是超过了张仪先生。

  那就是泡妞。

  张仪先生充其量也就是闲着没事到红灯区(妓馆)遛达遛达,释放体内过多的厚黑能量,如此而已。

  苏秦同志是真正的泡妞,而且这妞还不是一般的妞,一般人别说泡,看都看不到。因为这妞很牛,她是燕昭王的母亲,是个太后级别的老妞。

  估计苏秦同志是很喜欢老女人的,因为老女人成熟,懂得人世间特别是男女之间的风情;不像他的老婆,明知老公苏秦回家了,还装着没看见似的,照样忙自己的工作(妻不下纫),实在很没女人味。

  公孙衍同志在泡妞方面好像也没有什么建树,他让人们记住他的原因是他成功策划了战国时代的第一次合纵。

  在这次合纵之前,公孙衍同志在秦国做了秦惠文王的总理,做了几年,被张仪和甘茂联手给黑了。

  有本事的人不一定就比别人混得好,从开始的风生水起到混得一塌糊涂,公孙衍同志很有意见,却不好跟秦惠王说,一气之下,夹着皮包回到了魏国。

  听说公孙衍同志海归了,魏惠王二话不说就让公孙衍同志继续干他的老本行——总理(魏国的总理),干脆得很。

  还是祖国好啊。公孙衍同志感慨万千,发誓要好好的教训秦国一顿:莫名其妙的就把老子开了,不教育教育,还不知道老子姓公还是姓孙?

  公孙衍虽说这辈子就靠一张嘴骗人过日子,他也知道要教育一下秦国,光凭魏国是不够的,应该再活动活动,多拉几个赞助商才行。

  很快就拉来了。

  韩国、赵国、燕国,更重要的是当时实力比较强大的楚国也自愿加盟。

  公元前318年,魏楚韩燕赵五国联军叩关而击秦,历史上的第一次合纵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实力看来很强,形势看来很好,不出意外的话,秦国必败无疑。

  但有张仪先生在,意外就会发生。

  意外真的出现了。

  联军老大楚国(楚国因为军力最强,被推为纵约长)明显继承了湖北人的精明和胆小的特征,在其余四国兵临函谷关时,还磨磨蹭蹭的落在后面,等到秦国名将樗里子嬴疾先生和甘茂先生率军大开城门冲出来时(秦人开关而延敌),马上以惊人的速度开始跑路。

  等到甘茂带人跑过来送行时,竟然连一个楚军的影子都看不到;这位长跑运动专家也情不自禁的拍着巴掌表扬了楚国军队:跑得真够快的,真亏得你们还穿着这么重的铁甲。

  作为联军的老大,还没正式开打就带头跑路,实在太缺德,一点合作观念都没有。

  老大一跑,本来跟这事就风马牛不相及的燕国也来个集体向后转,跑了——再不跑,甘茂就来了。

  要说柿子捡软的捏这话还真不错,既然追不上楚国军队(追得上也不会真的去追,毕竟太难打,安全系数不高),那就打燕国吧,跟秦军相比,燕军就是地地道道的游击队。

  楚国跑了,燕国也跑了,魏赵韩三国没有跑。

  不是他们风格高,实在是没法跑。

  因为这三国和他们的死对头秦国是邻居。

  邻居之间掐架,还能往哪儿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那就不跑呗,留下来死掐,掐死了算!

  魏国昨为带头闹事的主儿,被打得最惨,死了八万人不说,整个河西大片土地全部无偿拍卖给了秦国,国力立马就从准一流变成了二流。魏惠王同志气得差点投了河。

  赵国也被打得满地找牙,亲自带兵来的赵武灵王赵雍同志亲眼目睹赵军惨败的情形,大受刺激,回去就开始了军事改革(胡服骑射)。

  输得灰头土脸的公孙衍同志的脸皮真不是一般的厚,他依然继续他的合纵事业,乐此不疲,周游列国,到处演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公孙衍同志不遗余力的忽悠下,第二次合纵开始了。

  还是先前的那套人马,除了赵国(提前跟各国请了假,真没功夫,赵融同志正在忙着搞改革开放呢),但又加入了一个强国——齐国。

  这套豪华的阵容,终于可以赢一回吧?

  能赢。

  秦国理所当然的又赢了。

  大概是赢得有瘾,秦惠文王竟然派人跑到齐宣王同志的家门口掐架,一不小心掐输了,回来把连横家张仪先生骂的要死。

  被骂的痛不欲生的张仪先生开始了努力工作。

  混了这么多年,他深切的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但伟大的张仪先生还没来得及实施他的连横方略,他的老板秦惠王就挂了,等到老板的儿子嬴荡(淫荡?这当爹妈的取的什么名字)成为秦武王时,可怜的张仪先生干脆把自己也挂到了墙上。(他和嬴荡先生的私人关系一向就很不好,这一上来,肯定会拿他张仪开刀,烧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索性自己主动点,说不定还能为家人换来一些抚恤金)。

  如果张仪先生知道二十多年后,有人替他完成了他的未竟事业,应该会微笑着挂在墙上的。

  这个人就是苏秦。

  公孙衍同志虽然号称‘犀首’,名头甚是响亮,但自从有了苏秦同志,只能算他倒霉,不但名声被苏秦压住,连他的几次合纵专利,也被莫名其妙的转到了苏秦同志的名下。

  悲哀啊。

  虽然合纵没有彻底成功,但并不妨碍他作为第一合纵家的崇高地位,而且这位骗人的行家里手,终究还是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说服西边的戎狄义渠王,让他趁着秦国出去打架的机会,在秦国的后院放把火,好好地抢他一把,这可是不抢白不抢的好事儿哦。

  聪明的义渠王还真的这样做了,他在收下秦惠王先生送来的五百两黄金,一百个美眉之后,就趁着秦惠王出去和韩国掐架的时候,带人跑到咸阳附近放了一把火,狠狠地抢了一把。

  秦惠王气得七窍生烟,气归气,他也拿义渠王没辙:这个无赖属泥鳅的,你去打吧,眨眼间就不见了,钻土了。

  这个秦国后院的心腹之患后来还是秦惠王的一个小老婆给搞定了,据说是在床上搞定的,这个小老婆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宣太后,人称‘芈八子’的就是。(在此不多说,以后还会提到这个女强人)。

  也唯有这个功劳是记在公孙衍同志名下的,其余的全让给了苏秦同志。

  据近年来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里的《纵横家书》,里面记载苏秦同志死于公元前284年,为齐闵王所杀。可见苏秦活动的主要年代是燕昭王、秦昭王、赵惠文王时期。而此时张仪公孙衍等人早就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买房定居了二十多年。

  苏秦同志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心,他一生忠于燕昭王以及他的情人燕太后,忠心得到了极点。

  为了帮助燕昭王复国,也为了在情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苏秦到处活动,煽风点火,把齐国贬的一文不值。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他又心甘情愿的跑到齐闵王那儿当卧底,煽动齐闵王去打宋国。

  齐闵王或许不是很有天赋的音乐家,但起码也是一个超级音乐爱好者,他经常在自己的私人宫邸举办流行音乐演奏会;当时的社会名流如北宫先生、钟离先生、南郭先生等就经常来此献艺交流。

  但齐闵王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不知道宋国为什么不能打。

  但他还是去打了,一打,就把宋国给灭了。

  在这里,苏秦出的馊主意自然不算,还有一个人出的点子更馊,那就是我们伟大的亚圣孟子。

  本来齐闵王只是想教育一下宋国而已,打下几个地方就收手;孟子说,宋国的老百姓抬着饭食美酒来迎接大王,这是上天要把宋国送给大王你啊。

  好了,有这一句足够了,齐闵王正发愁没借口呢。

  齐闵王得到了宋国,还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来自其它国家的仇恨!

  这些国家多少都和宋国有些关系,还是厉害关系。就算没有关系,也一样的仇恨,凭什么你齐闵王一人独吞?凭什么你要让老子得红眼病?

  于是,乐毅同志就来了,带着五国联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齐闵王跑到临淄,被手下革命了。

  临死前,齐闵王总算看清了苏秦同志的庐山真面目,把他给车裂了。

  一代伟大的间谍、燕太后的情夫、燕昭王的忠臣就此谢幕。

  有人说,这是战国最成功的合纵。

  我说,这是扯蛋。

  他们搞错了合纵的真正含义。

  关东地长为纵,六国居之;关西地广为横,秦独居之。

  联合六国而对付秦国,是为合纵;秦国以一国对付六国,是为连横。

  苏秦策划的五国攻齐,其实就是内部狗咬狗而已,从长远来说,谁也没有得到好处,真正捡到便宜的是秦国。

  秦国就是趁着这乱哄哄的时候,大举攻楚,逼得楚襄王迁都,从湖北的郢城跑到了河南的陈国。秦国总理魏冉先生的近交远攻的战略方针在此期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从以上来看,合纵打不过连横,并非偶然,关键时刻还是拳头好使。

  秦国军事力量在战国绝对是一流,非常稳定,且一代更比一代强;而其它国家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合纵无法发挥作用的还有一个原因:各国君王内部勾心斗角,各怀鬼胎。

  看看前辈高手们这些失败的记录,虞卿同志还有信心沿着合纵的道路走下去吗?

  如果能够走下去,那还能走多远?

  虞卿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回答: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只求付出,不望回报。

  虞卿义无反顾的踏上了东去合纵的道路。

  邯郸人民集体挤在街头,热情洋溢的为虞卿同志送行。

  亲爱的,去吧。

  我们在这里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一起看那荷花开。

                      章节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