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快时代,慢思考(一)

2017-01-10  本文已影响114人  筒中窥猫

0


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跋涉之后,已经驶入了快车道。

从大约300万年前开始,到13000年前,人类处于原始的狩猎采集社会,每天的任务就是跟自然界打交道,采集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实,偶尔狩猎一些动物作为补充。荒野中生存的本能锻炼了我们祖先强大的反射脑,对眼前的危险快速反应、进行规避,对眼前的食物赶紧收入囊中,对眼前的不确定性事物心神不宁。同时,人类的祖先也对这片广袤的大地充满好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心生疑虑又兴奋感十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对世界的思考逐渐加强,在反射脑的生存辅助下,思考脑的机制开始完善成形。这时的人类社会,就好比行走在山间蜿蜒曲折的羊肠小路上。

从公元前11000年,到公元1500年,人类逐渐进入农业社会,开始定居下来,发展了集约化的粮食生产和畜牧养殖。跟之前的狩猎采集社会相比,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自然界中基于条件反射机制的生存本能开始退居二线,而严谨、专注、沉静的思维模式开始占据主导。粮食生产、畜牧养殖、语言文字、科技发明、宗教信仰、政治和国家体制,这些新思维模式下的产物一一出现,伴随着人类一路向前。这时的人类社会,就好比从山间的羊肠小路出来,走在了乡村的公路上。

从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始,欧洲的国家开始了一系列全球的殖民扩张,这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为后面的工业革命储备了物质基础。同时,欧洲从15世纪开始,引领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15世纪的文艺复兴、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世纪的科学革命、18世纪的启蒙运动、18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为他们带来关于理性和感性、科学与文化、进步与解放的思想大碰撞,为后面的工业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今天,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以机器代替了人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和石油等新能源开始发展普及;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中叶到现在,人类进入了自动化时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翻天覆地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而今天,有人说人类已经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即将进入智能化时代。总之,人类社会已经从乡村的公路驶入了城市的公路,并即将驶入高速公路。这是一个快速的时代,人类的思维方式也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经受着冲击。

过去几百万年的生存本能,塑造了我们强大的反射脑机制,决定了我们天生是条件动物、天生热爱眼前的满足、天生倾向于快速反应、天生对危险十分敏感、天生好奇、天生热爱兴奋感、天生追求确定性、天生需要归属感,这些强大的天性曾经让我们人类在危机四伏的荒原中屡屡化险为夷,我们对自己的本能深信不疑。而今天,坐在城市高楼中,面对眼花缭乱的电子设备,面临无处不在的网络信息,还有那些日程表中一项项需要我们决策实施的任务,我们在荒原中建立的根深蒂固的天性还能帮助我们吗?

1


2014年,我在一家做内网安全的软件公司任职,被任命为技术经理。我的主要职责就是跟团队一起开发一款公司新的内网安全产品,准备替代公司旧的产品线。产品研发阶段很成功,后来就大面积地开始推广,接入到客户的网络环境中。但接下来,严峻的问题就来了: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没有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售后指导,如果客户方面出现了任何技术问题,需要研发团队直接出面进行解决。这就相当于把研发团队直接暴露给外部,而我首当其冲就是第一个挡子弹的人。每天,外部的电话都会打进来,让处理一些紧急的情况,我一个人又不可能处理完这些事情,就会把一些紧急任务转交给团队中的成员。公司的原则是客户第一,客户的问题必须尽快处理,不容耽误。于是我们只能一次次地放下手头的工作,赶着处理客户的紧急情况。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月,团队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效率急剧下降,产出极低。团队成员情绪低落,焦躁不安。一些成员提出抗议,觉得不能再这么搞下去!

那一次危机我印象深刻,因为我也是他们中焦虑的一员,每天都感觉自己筋疲力尽,自己的大脑好像出了什么问题不能正常运转,正常的工作几乎没办法进行,每天就是在一件件紧急任务中来回切换。我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心想真的不能再这么搞了,不然自己和团队非完蛋不可,必须想出一些办法缓解这种情况,不能让研发团队直接暴露给外面了。后来,我们就联名向公司提出建议:选派专门的人员对客户进行技术服务,为了保证专业性,可以从研发团队中每月抽调出来一人专门协助进行技术指导,研发团队的其他成员不能随意受到干扰。经过力争,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情况开始好转,研发团队的工作才不步入了正轨,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作场景,也是很多技术公司员工面临的一个困境:他们的工作需要专注冷静的思考氛围,但是却不停地受到各种外界的打扰,无法安心工作。这让他们焦躁不安,感到深深的挫败感,对工作失去兴趣,工作效率急剧下降。但是很多公司的高中层管理人员却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觉得员工的时间可以随意支配:客户的请求要随时响应,公司的会议要随时准备参加,领导发送的邮件要及时查看和回复。而这些却是摧毁员工大脑的锁链!

2016年,我到了另外一家互联网公司任职,担任架构师的工作。这是一家创业公司,提倡扁平化管理,无障碍沟通。这本来是很好的理念,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控制,仍然有可能会陷入“摧毁大脑”的把戏中。

首先的问题是每个人的日程表不明确,相互之间不清楚对方的工作计划。虽然提倡随时随地沟通,但基于的前提是不能随意干扰对方的正常工作,不然就得不偿失了。所以需要每个人公布自己的工作日程表,团队中的其他成员都可以看到,然后再去寻求共同的沟通时间。在他们各自的工作时间内,尽量不要随意地干扰对方,因为那个时候他很可能正在脑子里专注地盘算一个算法,你的到来会让这一切烟消云散。

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邮件!我发现邮件已经成为很多公司内部影响员工注意力的头号杀手,特别是在一些大公司里面,部门繁多,结构复杂,你发一封,我发一封,邮件开始泛滥成灾。你说我看还是不看呢?不看吧,人类的本能驱使着你心神不宁,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或新奇的东西;看吧,每天很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查看邮件上,值不值得?这就是很多公司员工的困境!再加上有些公司领导要求你及时看邮件,甚至在会议上提问,看都有谁没有及时查看邮件,让你感觉到没看邮件就应该无地自容。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公司文化啊!

2


对于邮件的正确态度,从公司和个人出发,大概有这么几点:

3


公司中还有一个跟邮件并驾齐驱的注意力杀手——开会。没错,开会是很多公司的常态,特别是有些中高层领导,上班就开会,他们不是在开会中,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而基层员工的在会议这个问题上受困扰的程度可能没有邮件问题那么严重,但也不容忽视,稍不注意,自己的工作时间就被各种会议抢走了。当天没有完成的工作怎么办?对不起,你晚上加班干完吧!

对于会议的正确态度,从公司和个人出发,大概有这么几点: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