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向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
每个孩子都是向好的当孩子走进学校时,他们的身上总是既孕育着向好的力量,也会呈现出多远的个性。
由于家庭的差异,孩子们有的拥有良好的习惯,有的孩子却坏习惯多一些。但作为教师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虽然个性特征差异很大,但每个人都能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潜在的这种或者那种特殊的优点。孩子们往往正是先在那些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然后从这些成绩里汲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身某个方面,甚至包括某门课程成绩低劣的弱点。所以作为老师任务不是起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而是去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孩子们才会拥有自信,拥有“我能行”的思想,拥有在这个方面我得到了认可,在其他方面自己也可以做好的思想,这样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
每个孩子都是向好的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不想让杂草丛生,最好的做法不是去除草,而是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种上庄稼,庄稼的茁壮成长,会让杂草再也没有生长的空间。所以要想去除孩子身上的缺点,最好的办法不是去批评孩子的缺点。而是让孩子的优点放大,让优点像幼苗分蘖似的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自然而然的连根除掉,没有生存的空间。
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孩子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孩子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这就是所谓的“设身处地”。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尤为强。当孩子做了违反规定的事情之后,挨批评是很正常的事。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厌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其实孩子的许多错误都是在不经意间、无意识的情况下违反的。如果对待儿童的错误行为像对待成年人一样进行揭发和谴责,那么在儿童敏感的心灵中就会长时间、甚至终身留下伤疤。这就是为何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批评多少次对他都是无动于衷,甚至批评反而起反作用。这样的孩子已经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终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惩罚就成为一种“祸福莫测”的不可靠的手段。所以对待孩子错误老师应该慎重处理,应该用谈心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而且老师还相信他一定在这方面会做的很好的,这样孩子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我们班有个孩子做操的时候总是不认真做,甚至还打扰别人做操;上课时在下面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以前我总是点他的名字进行批评,从书中了解这些道理时,我觉得自己的方法有错误。我就换了一种方式,趴到他耳朵上,悄悄对对他说:“小涛,我相信你可以比现在做得更好,让老师接下来的表扬里面有你的名字,好吗?”虽然接下来他还时不时地有点儿管不住自己,但比原来总是批评的效果要好的多。
要想教育好缺点比较多的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班集体的力量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孩子,如果和班中的其他孩子能够有良好的相互关系,他的缺点就很容易改掉,因为他比得到老师的肯定,他更想愿意得到大家的肯定。老师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相互关系。引导每个孩子融入班集体,启发每一个孩子去关心自己的同学和其他人,被这样的集体影响下,每个孩子都会有向善同情心,集体的关怀也会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每个孩子都是向好的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去呵护孩子这种想法,让这种想法在孩子逐渐强大,直至让这种想法演变成“我就是老师、家长、同学心中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