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我们一起走心理电视剧

《急诊科医生》您也在每天暗示孩子 "吃灯泡"

2017-11-13  本文已影响92人  晓达亲子情商疗愈

因为偏爱医疗剧,虽然比较忙,但《急诊科医生》我一直都在追。

相信追剧的各位,一定不会忘了 16集里面的一个搞笑“插曲”: 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戴着墨镜、围着围巾的年轻人。

他竟然把一只灯泡,给塞进了嘴里!!!

仅仅是因为:看到灯泡说明书上的最后一句话:千万不要把灯泡塞进嘴里!

一句善意的提醒,竟引发了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

昔日的医生朋友笑他傻,漂亮的护士小姐嘲他呆,却不料当一切结束,那位接待他的护士小姐自己,竟也忍不住好奇,偷偷拿起了灯泡. . . . .要不是这位病人折返阻止,估计同样的事情又要再上演一次。

明明说了:不要放!不要放!

为什么一个个都那么不死心,偏偏想要尝试呢?

为什么“事无巨细” 体贴入微的英国说明书,反而增加了事故的发生;而国内灯泡的说明书,没有这行提醒,反而相安无事呢?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01千叮万嘱,就有效吗

这其实并不是:某些人太有“好奇心”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很严肃的心理学话题。

同样的,在生活中,家长经常会去不断地提醒孩子:

“小心地滑,别摔倒了!”

“杯子里的水很烫,不好好拿会被烫伤的!”

“你做事这么不仔细,以后要出大乱子的!”

“你的字写得这么差劲,以后会被别人笑话的!”

......

这样的话,有没有一种脱口而出的感觉?

大人习惯于把“不好的后果”提前“呈现”给孩子,来对孩子进行叮嘱,总觉得这样能保护孩子,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伤害与麻烦。

那么,效果又如何呢?

为什么我们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去发生的事情,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呢?

别着急,先听我来给大家先讲一个故事:

02《不要去想猴子》

曾经有一个小山村,交通十分不便利,几乎与世隔绝,村民们基本自给自足,生活得非常贫穷。这个村庄中住的人并不多,总共也就几百号人,但这些村民淳朴热情,彼此间相互帮助。

有一天,这个村庄来了一位流浪的老人,可能是走了很长的路导致衣衫褴褛,非常的饥饿。于是,这位老人,就在这个村庄求助村民们和村长。

这个淳朴善良小山村的人们,非常热心地接待了这位衣衫褴褛,又饥寒交迫的流浪老者,给了他新的衣服,招待他好的事物,而且给了他可以休息居住的地方。这位老人受到了非常善意的款待。

过了一段时间,当这位老人想离开山村,继续他的流浪生活时,他给了村民们一些金子。原来这位神秘的老人,他是一位非常古老的“炼金术师”的传承者。可以用一些咒语,利用大自然中的元素,去提炼黄金。

村民和村长们都炸开了锅,他们恳求这位老人:求求你,长者!请把这个炼金术的方法教给我们这个贫穷的小山村吧!这样我们就不用受苦,不用再去忍受贫穷了,我们整个村庄都会慢慢地富有起来!

老人禁不住村民和村长的恳求,于是就挑选了一些可能是这个村庄中比较聪明的青年以及村长来学习炼金术。他把自己炼金术的本领完完全全教给了他们。

然后,他对这些村民们千叮咛万嘱咐说:如果你们想要成功地炼出金子,请你们千万不要去想猴子。一旦你们开始想到猴子,那么炼金术就会失败,就会炼不出金子!

然后他就走了。

后来,很神奇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炼出金子。

因为所有的人,在炼金的时候都不断地对自己说:我不能去想猴子!我不要去想猴子!我一定要炼出金子!

当所有的人在排斥着:我不要去想猴子的同时,他们的脑海中不断地呈现猴子这个形象、这两个字。于是,没有人成功完成炼金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明明不想去做什么,但还是忍不住做了!

因为,大家被催眠了:

第一:已经被植入潜意识的内容,它就永恒地存在。

第二:潜意识只能听懂肯定句,它听不懂:不、别!

第三:您所排斥的,正是您所关注的!

03 巧妙运用 “潜意识”孩子棒棒哒

其实,父母都是天生的催眠大师!

想要孩子如何做,就用清晰的肯定句,来提示到孩子:

“地上有水,走路慢点!”

“杯子里的水很烫,端起来的时候要小心!”

“做事如果仔细一点,就更完美啦!”

“你把字练练好,会一辈子受益!”

......

现实生活中,父母给孩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的暗示,就是施加在孩子身上旷日持久的催眠术。这种催眠术,虽没有催眠师实施催眠后的那般神奇,但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在12岁之前,人的大脑信息传递的途径还没有成熟,有85%的儿童,他们的催眠感受性极高,其中 4-10岁的孩子最容易接受暗示催眠。他们对父母的言语、行为都有很高的感受性。

父母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正面的暗示”和“负面的暗示”,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正面的暗示”可以让孩子的正能量越来越强,孩子会变得乐观积极、自信;

“负面的暗示”会让孩子越来越消极,孩子会变得非常苦闷、叛逆、自卑以及不快乐。

经常用重复的话语来批评孩子,便会产生一种负面效应。

例如:你真笨,你真没有出息,你就是不想读书,你真懒,你的字就是写不好等等。

孩子的潜意识就反复地接受了这些不良的暗示,于是就等于给孩子的潜意识下达了指令,让孩子以后的行为和结果都朝着暗示的方向发展,于是孩子的行为只会越来越严重。

那么同样,如果家长经常用正面的语言去激励孩子,就是一种正面的情感效应。

例如:宝贝你越来越努力,越来越认真,你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你每次都有不同的进步,你懂得自己去思考了等等。

当孩子的潜意识在接受了这些正面暗示的时候,就会调动孩子的正能量,让孩子的行为和结果都越来越好。

想让您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把您的期待告诉孩子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