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简道】喜欢跑步,从小到大
儿时就喜欢跑,那还不能叫做跑步,光着脚丫子到处跑。田间,草地,山路,甚至铺满小石子的公路,追逐啊,奔跑啊。多自由多自在,也不知道奔个什么劲,只想那种心血沸腾的感觉。从小生活在农村,可以在田埂上上飞奔,怎么都能保持平衡。在山坡上放牛,光着脚在草丛荆棘间穿梭。练就了一双铁脚。
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搞运动会,实在是没人报名,作为班干部,赶鸭子上架,参加了800米以及100X4接力。自然没有获得好的成绩。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只有一股蛮劲感觉没处使。
到了高中,因为高考的压力,班主任贴心地建议我们晨跑,尽管晚自习到10点,早上咕噜噜爬起来,绕操场跑5圈,又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班里有体育特长生,我跟他们学会了拉伸。从此跑步和拉伸一直延续到现在。
大学曾一度沉迷游戏,而跑步是唯一帮我摆脱游戏上瘾的利器,后面的大学生活基本是教学楼,图书馆,操场,宿舍,在这之前打转转,尽管这样,毕业之前也拥有了70kg的吨位。不由感叹,大学是个养人的地方。
刚出来工作时,因为远离市中心,下班之后,跑步也是唯一的户外活动。后面在网络上结实了一些户外朋友,走了两次磨房组织的深圳100公里,都以中途退出拉下帷幕。那时真是佩服哪些全程跑完100公里的大神。
接下来的几年几乎都有陆陆续续地跑步,3公里,或5公里,没有对速度的追求,只为跑得畅快,释放压力。2015年,接触并参加深圳微马,每周日都参加跑步活动,接触了不少跑步的大神,后面在跑步群里看到马拉松比赛的报名链接,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报名马拉松,从此变开始默默地有意训练。
2016年已10月底,参加长沙全程马拉松,记得那天下了小雨,结果跑出了迄今为止的个人PB——4小时35分。赛后的酸爽无法形容,脚底的泡,肌肉的拉伤,一周以后才恢复元气,期间还感冒了。后面才知道是体力透支,抵抗力下降。
2016年11月,12又参加了一场南山半马,一场宝安全马。因为平时跑得少,几乎没有做长距离训练。30公里之后就撞墙了。不过还好,比关门时间早20分钟完赛。
2017年4月参加清远马拉松,又是下大雨,结果4小时45分完赛。11月也参加了第二届宝安马拉松,成绩也是5个多小时完赛。感觉个人成绩还没有第一次好,究其原因,疏于训练,跑量不够,比赛当天气温高。
2018年,自儿子出生后,跑步的机会也变少了,平均一周跑2到3次,也打消了跑马拉松的念头,主要以健身为主。因为没有时间训练,更谈不上系统训练,如此去跑马拉松还是比较伤身的。
跑马拉松的这几年也累积了不少跑步的知识,跑前热身,然后拉伸,长距离慢跑,间歇跑,核心力量练习等。在备战马拉松的日子里,自己的体重确实有大幅度的下降,维持在62kg左右。突然发现自己为什么能在第一次马拉松跑出个人最好成绩了:跑之前有半年的健身房锻炼,因为是与同事一起办的卡,几乎每周3.5都去练力量和踩动感单车。
现在比较忙了,有空就去跑一跑,每次跑个5公里,喜欢跑完之后大汗淋漓的感觉,因为时间不固定,所以还是自己一个人跑,偶尔也会遇到以前的跑友,相互打个招呼,加个油。希望就这样一直跑下去,等孩子大了,就带着他一起跑,梦想着有一天,父子俩能一起去跑场马拉松。并告诉孩子,起跑不一定要很快,只要维持一定的配速,才能持久地跑完整场马拉松。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将马拉松分成一段段的距离,当下只顾跑当前的这一段,达到目标之后,又开始新的征程,最后就能轻松地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