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女生中度抑郁、学习退步、厌学,如何回归校园?
本案例已经过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公开
学生背景
H同学,18岁高二女生,来自辽宁,进入扶禾心理教育4个月。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逃避上学。小学初中成绩非常好,一直都是班里前几名,高中进入了市内最好高中的尖子班;开学后适应不良,成绩开始下滑,尝试过周末补习但成绩持续下降,接受不了自己的学习状况,来扶禾前已休学1年。
2.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对孩子的要求很高,认为孩子没有考到好成绩就是偷懒、不够努力;小学时妈妈会经常盯着孩子做作业,有时强迫孩子把作业全部完成才休息。
3.情绪困扰。被诊断为中度抑郁,情绪不稳定,易崩溃,经常不分场合莫名其妙流泪,有时哭一两个小时,停了一会又会继续哭;考试后会感到特别难过,经常有想死的念头;没有兴趣做任何事情,总感觉很疲惫,总想着回家,觉得在学校每一分钟都是煎熬痛苦的。
4.自卑敏感。身材比较胖,很在意他人的评价,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的,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优点,经常认为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
5.人际关系差。同学不喜欢自己动不动就哭,觉得自己很作、矫情,很多同学都不喜欢自己,在班里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
6.生活作息不规律。在学校时入睡困难,凌晨两三点才能入睡,醒了之后难以再次入睡;在家时和父母很少说话、不想出门,封闭自我,整天在床上玩手机、黑白颠倒。
原因分析
a.抗压能力不足。H同学在校适应不良。学业压力、自身的期望、父母的期待与要求都是压力来源。因为缺乏情感上的支持,情绪不被父母接纳,加上学生本身抗压能力存在限制,父母的期望令其感受到痛苦。
b.中度抑郁。中度抑郁障碍是以情绪下降、自卑自责、行动迟缓、对事物丧失兴趣、精力降低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持久性心境低落的精神障碍,对身心健康危害较大,若不及时治疗,任由其发展至重度可产生自杀行为,危害生命。
矫正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其自我和周围进行认知分析辨析
2.自信心培养
3.精神分析探索深层原因
4.建构学生力量感
5.抗挫折训练
6.情绪控制训练
7.人际关系技巧训练
8.家庭治疗
扶禾心理教育3+X的特色培养模式
1、通过心理疏导,解决各种关系乱问题。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建立信任关系,确定整体咨询目标为调整自我认知和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其次,通过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梳理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过于偏执的歪曲信念。带学生回顾过去以及现在发现的问题,看她本人是否承认存在这些问题。同时,带领学生了解和探索自我。
然后,通过心理课和文化课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坦露心扉,增强其心灵交流和性格培养,对其自我认识不足进行分析和引导,能够清晰认知自我形象,能够把内心痛苦清晰化,让内心有力量感。其余则引导学生能正确地认清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等。
最后,通过心理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并让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自控力,改变学生行为。
2、学习能力提升,提升学习自信。
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逐步提升该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调整学生学习信念认知,增加其学习的自信,为能够正常回学校生活和学习做准备。
3、通过行为训练,解决行为习惯差等问题。
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还包括: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友爱同学,相互帮助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养成良好遵纪习惯
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4、兴趣爱好培养
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体育类课程: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益智类课程: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从培养孩子的思维上面讲,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后期反馈
H同学经过4个月的心理疏导、行为训练、学习能力提升,已经回到校园学习了。
学生反馈:
情绪方面,该生觉得自己能够控制好情绪,很少会哭泣了;每当感到难受,会去和同学或者父母沟通,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或者去跑跑步锻炼身体,让自己感受好一点。
学习方面,把学习目标分了阶段,现在的小目标能够完成,跟得上学习进度,爸爸妈妈也不会像以前一样逼迫自己学习了,能够接受现在的学习压力。
总的来说,H同学在情绪、人际、学习等方面都有所进步,有足够的能量和资源,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