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另传——致敬我心目中真正的偶像

2018-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阳明月
济公另传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这首歌,大概是我们对电视剧济公最童真的记忆。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也是我们经常拿来戏谑的一句话,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诗词后还有一句: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

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济公是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可能因为他太“调皮”了。“调皮”得不像一个真人,这样的人只应该活在故事和神话里。

济公,原名李修缘(元),法名道济,享年61岁,后人尊称“活佛济公”。

有评言说:古往今来,名人如恒河沙数,然而能为东西世界雅俗共赏者,首推中国的活佛济公。

济公生活在南宋,南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朝代,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奠定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基调,靖康之耻北宋被金人所灭,南宋被蒙古铁蹄踏平。

济公就活在这样一个年代,他出生于殷实之家,祖辈当官,父亲号称“李善人”,因此他从小接受儒家教育?这样一个人,何为会在弱冠之年遁入空门呢?

入了空门,却又不安分做一个吃斋念经的沙弥,穿着袈裟江湖四处游荡,这又是为何?

想必这和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华传统文化,无非是儒学、道学、佛学。

儒学,强调气节,君子有所不为,多重仕途和功名利禄,但太多熟读圣贤书的君子最后被腐化了,宋朝行政机构臃肿不堪,民族不振,苟且偷生者比比皆是,不苟且的文人带着家人全部自尽也不奋起反抗,儒学是好的,但是为帝王所用便成了帝王驭人之术,因此也有那么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误国。

道学,庄子曰:汝非鱼,焉知鱼之乐。道家崇尚自由,但多是避世云游,这里过得不开心,我去别的地方过去,因此不少仕途不顺的人,转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了。

而佛教,水中月镜中花,万相本无,宋朝算是把佛教发扬光大的一个时期,因为宋朝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自然得求神佛保佑。

可是我们来看济公这厮,儒学善作诗词;道学能浪荡;又穿着一身袈裟,可谓对中国传统文化是雨露均沾。

可怎么看,却又怎么“三不像”。他既没有像书生那样去追逐功名利禄,也没有像道家一样避世远离纷争,而穿着个袈裟嘛他却喝酒吃肉逛青楼。

我们不禁要问:济公到底想干啥?他真的是“癫”了吗,

很显然,他不“癫”,真正“癫”了的人,不会流芳百世。

那为什么流传下来的济公形象就是这么一癫僧呢?

我思索了很久,为什么,为什么济公会表现疯疯癫癫的,后来听了一些历史节目以后,我恍然大悟,把济公放回到当时那个时代,济公如果是一个正常人,他的许多行为是会被人诟病的,你是一个书生,就该有一个书生的样子,你是道家子弟,也要遵循道家的规矩,和尚吃肉喝酒,就更加说不过去了。

但是济公生就一个自由的灵魂,他是在追求自我,他希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一开始处处受阻,总是遭人阻拦,于是他聪明绝顶得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装“疯癫”,他打着这样一个旗号,他做的很多事情就合情合理了,再也没有人说他作为一个和尚不应该喝酒,也再没有人要求他上进求学步入仕途,他可以做自己一切想做的事情。

他更像是一个活在古代的现代人,追求自我,释放自我。

但我们现代人却喜欢打着这类那类的口号,迟迟不付诸行动还怨天尤人。

济公“疯癫”是迫不得已,借此掩人耳目,然而还能自得其乐,但是我们现代人生活在这个“饿不死人”和“想干嘛就干嘛”的时代,却郁郁寡欢,最后患上心理疾病,有的还亲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济公确实借着“疯癫”的幌子,行侠仗义,救人扶危。

我又想,济公必须要装疯卖傻吗,有没有别的方式方法呢,我又想到了我们现代人当中的“行为艺术”,或者他真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人穿越去到宋朝那个荒凉的时代,他深刻理解生活的疾苦,他用自己的生命表演了一场”行为艺术“,旨在告诉世人:生命总能发挥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尝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千古世界,圣人伟人数不过来,但唯有济公,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偶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