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度的“终结者”是谁?
01
禅让制是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制度。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
据说当部落联盟首领尧年老时,召集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
尧对舜经过三年考察后,就把联盟的首领位置让给舜。
后来舜 老了,也以“禅让”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禹。
禹将位置传给了谁?上古时代的禅让制度是在谁手中终结的?
禅让制度的“终结者”是谁?02
女修是华夏五帝之一颛顼帝的孙女。
一天在纺织的时候,有一只玄鸟蛋掉了下来,女修饥不择食,就把这只蛋吞吃了。
于是,史书上大名鼎鼎的古代圣贤皋陶就降生了。
皋陶生活在尧舜部族发展壮大的时代,他以他非凡的才能辅佐当时华夏的首领舜。
由于品德高尚、公正无私、才能卓越,被列为十大名臣之列,排名第二,仅次于禹。
尧将地位禅让给舜之后,舜任命禹为司空,去平定水患,任命皋陶为士,执掌刑法。
皋陶有三个儿子,长子是伯益。伯益最杰出的的功绩就是帮助大禹治水。
伯益在治水的同时给世人留下了两个宝贵的财富:一是亲手教给百姓种植稻谷,为成功治水奠定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二是仔细观察地下水的奥秘,发明了凿井取水的技术并广泛地教给百姓,从而扩展了上古部族临河而居的空间,促进了古代文明前进的步伐。
此后,舜帝又让伯益辅佐自己驯服鸟兽。
伯益胆识过人,毅然动用烈火焚烧山野沼泽和灌木荆棘,飞禽走兽四散而逃,百姓终于在洪水之后,免受鸟兽之害。
舜帝赐姓给伯益,称之为赢。至此,秦赵共祖即从此处而来。
禅让制度的“终结者”是谁?03
这时,大禹开始行动了。
他一方面在舜帝的面前做出大智若愚的样子,一方面在九州积极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威望。
一次,禹和皋陶父子在舜帝面前探讨治理天下的宏图远略。皋陶为人善良,毫无保留倾囊而出。问禹时则拜谢说:“我没有什么可说的,我只想整天努力不懈的办事。”
禹看到自己的守拙之言发挥了效果,打动了舜和皋陶。又在后面的谈话中,时时暗示着自己作为臣子在治水中的功劳,以及作为父亲不能照看儿子的愧疚。
善良的皋陶被感动了,下令天下百姓都要效法禹的品德,否则就用刑法加以惩处。
在麻痹了舜帝,安抚了皋陶之后,马上以惊人的气魄勘察全国。
当禹到达茅山时,古越族的首领防风氏姗姗来迟,且态度傲慢。禹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当即下令将他处死,并且暴尸三日,以警示诸侯。
04
对此,舜也发现了些端倪,但此时他已经83岁了。
他先是想禅让给石户之农,然后是北人无择,再后来是善卷,都不接受。
在遍访群贤,毫无结果的情况下,眼前只有大禹、皋陶、伯益等人可堪大任。
大禹居功甚伟,威望日益;皋陶品德高尚,善良正直;伯益年轻有为,才能卓著。
舜帝犹豫不决,不得不找各路诸侯来询问。但各路诸侯鉴于大禹的威望和防风氏的暴尸,都推荐大禹,于是禅让过程很平静而顺利。
舜帝虽然把天下禅让给了大禹,但心里依然对皋陶父子有某种期待。机敏的大禹看出舜的心思,将皋陶立为自己的继承人。
看到这一切,舜帝在对大禹的信任和感激中安然去世。
05
之后,皋陶病逝了。为了表示对禅让制度的无上尊敬,禹选定皋陶的儿子伯益为自己的继承人。
大禹和皋陶年岁相当,立皋陶作为继承人绝对是个幌子,故意拖延时间。
一方面不让年轻的伯益尽早地进入领导层,一方面暗自扶持自己的儿子启迅猛地发展实力。
这时,大禹的精心策划果然取得了神奇的效果。不仅天下百姓称颂大禹的高风亮节,而且还耗死了年迈的皋陶,拖垮了年轻的伯益。
大禹安排好了这一切之后,在会稽安然去世,伯益和启的地位之争不可避免。
同样善良的伯益在大禹三年丧礼之后,就辞让给大禹的儿子启。
此时,预谋已久的启毫不退让,毫不客气的正襟危坐起来。
至此,天下为公的格局被残酷地打破。所有的强权政治都撕去了伪善的面具,一切的反抗都将被无情的战火化为灰烬,历史也从此发生了倒转。
所以,《战国策》尖锐的指出:“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