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很多大陆女孩被低价包养。又据说,大陆女孩都是来骗钱的。

2020-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闻坚强

​本文纯属虚构。

若有人强行对号入座……

那怎么办?我好害怕呀。

我认识这位朋友四年半了。

第一次看见她脸上浮现出那样的表情。

怎么形容呢?

就好比……有人表演吃屎,还非要强迫她围观。

整件事,源于一场半商务性质的聚餐。

为什么说“半”?

因为到场的几位都是公司内部管理层的同事,没有外人。

为什么说“商务性质”?

因为那场聚餐不是“私交甚好的同事之间私下小聚”。出席的几位,包括她的上司,以及和她上司平级的分管其他业务的上司,还有她上司的上司。

朋友挂着一副“有人表演吃屎,还非要强迫老娘围观”的哀怨表情,一边叹气,一边用鄙夷的语气向我描述了这场聚餐里一幕幕荒唐、荒诞、荒谬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剧情。

情景回放:

先是有人谈起寻花问柳的话题。

说某同事喜欢去整体消费水平较低的区域,寻找一些价格相对低廉的失足妇女……切磋技艺,交流学习。

(看雪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没成想,朋友那位年纪尚轻的女上司听到此节,突然亢奋异常,仿佛被人按住了启动开关,舍我其谁地站起来,眉飞色舞,声情并茂地当众模仿站街女拉客。

一边分享拉客话术:“来呀来呀,过来呀,好便宜的!”

一边讲解:“手要这样,这样,这样。”

一边用手比划着从上向下、一路抚摸的撩客动作……

朋友震惊于女上司对演艺事业的痴迷,也对她毫无职位包袱、视个人形象如粪土、全心全意当众表演行为艺术的勇气深感敬佩。

这是怎样的一种大无畏精神?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写到这,我的眼眶都不禁有些湿润了。

为什么我们庸庸碌碌?

为什么我们一事无成?

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

没有大无畏的精神。

心理素质不够硬。

豁不出去。

…………

都给我好好反思一下!

…………

模仿秀结束之后,话题又回到了那位常年致力于关爱失足妇女的同事身上。

有人说,他之所以对失足妇女情有独钟,是因为太太太凶(我没结巴),因为太太对他不温柔,所以,他需要到失足妇女群体当中弥补婚姻缺失的部分。

朋友懒得接茬,强忍着嗤之以鼻的冲动,内心愈发觉得这饭局百无聊赖。

又没成想,女上司又活跃了。

迫不及待地告诉在场诸位——XX的老婆像变了个人一样,婚前表现得温柔体贴贤惠孝顺,婚后越来越凶,还当着XX的面“刁佢阿妈”……他老婆动不动就嚷嚷着要离婚,XX心想离就离咯,结果离都离不掉……

有意思的是,女上司和那位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大家公认的好。

也许……大家too young,too simple了。

另一个隐含的槽点:

丈夫出轨,是妻子的问题?

那么反过来,马x出轨,是王x强的问题?因为王x强又丑,又矮,不浪漫,没情趣,所以活该被绿?

李x璐出轨,是贾x亮的问题?因为贾x亮不懂跳舞,不会hip hop,和李x璐兴趣爱好不一致,所以活该被绿?

做人,能不能,别这么,双标?

欣赏完行为艺术,探讨了夫妻关系,女上司积极参与的最后一个话题:很多大陆女孩,月薪两三千,有人出钱包养的话,每个月只要给她们万八千的,她们就愿意。

真是一场好有趣、好优秀的饭局。

…………

我不想对以上情景做太多具体评价。

我完全能够理解朋友自始至终不屑一顾的态度。

我也完全能够想象,有些人看过之后,会不以为意地说:“这有什么呀?这在社会上很正常啊!都是成年人了,没啥大不了的吧?你朋友太较真啦……”

对秉持这种态度的人,我只想问两个问题:

你会把你女儿培养成这样的“成年人”吗?

假如你妈是这样的“成年人”,你会为她骄傲吗?

如果你敢摸着良心说:“会”。

…………

我敬你是条汉子。

答应我,我们双向拉黑好吗?

常规思维:在一个半商务性质的场合,就算硬着头皮咬着牙,也得撑住,就算是装,也得装得……像个人吧?

居然有人偏要装得不像个人。

画外音:人家没装,人家真实的嘴脸就是如此不像人。

活像个无缘参与进化的狒狒。

精准地、巧妙地、完美地避开了这些词——素质,涵养,家教,礼节,得体,斯文,端庄,分寸感,界限感,进退有度,谈吐合宜……此处省略十万个词。

我知道,看到这,围观群众不禁燃起了八卦欲:

这是什么公司?

经营的是正当生意吗?

都是些什么人在做管理?

为什么这样的女上司能坐到这个位置?

…………

不好意思。

让你们失望了。

朋友所在的公司,在澳门地区同行业内排名前三,经营正当生意,大部分管理层成员业务能力过关,管理水平在线。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女上司能坐到这个位置”。

又是另一个“说来话长”的故事了。

…………

这场聚餐给朋友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以致于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日子,她脑海里残留的画面依然清晰无比。

听完如此精彩的故事,我心痒难耐地表示:这素材,香得很,我想写下来,永久留存。

朋友说:“写!写它!”

又说:“我当时很想中途离场,生生忍住了。”

还说:“我再也不想出席这种饭局了,再也不想,太恶心。”

我知道,朋友当时的内心戏一定如下图:

其实,我更有兴趣展开来聊一聊的,是“大陆女孩与钱”的话题。

若说在那场好有趣好优秀的饭局里,欣赏行为艺术,让朋友感到不堪入目,探讨别人家的夫妻关系,让朋友感到无聊至极,那么,“好多大陆女孩被人低价包养”这种低俗话题(当然,前面的话题也同样低俗),可能让朋友感到怒火中烧。

朋友很不高兴:我也是大陆人,你们这样说话,是什么意思?不论动机是什么,都非常不合适。

我同意。

在那样的场合,说那样的话,要么情商有问题,要么智商有问题。

很大概率双商都有问题。

至于动机……

先讲另一个澳门朋友的故事。

那位朋友所在的公司里,有这样一位女上司:

带领下属们出席社团活动,到达现场,瞬间不见踪影,消失在茫茫人海。

有同事好奇她的去向,其中一个日常坚持与她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蛇鼠一窝(仅限利益一致的时候)的塑料姐妹抢答道:“当然是跑去围着那些有钱人转啦!”

代表公司出席晚宴,第二天,得意洋洋地告诉同事——自己很早到场,见桌上已放置了每位客人的姓名牌,包括公司名、头衔。

仔细一看,自己左右两侧的姓名牌上印着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来宾不像是有钱人,于是,亲手换成两个看起来很有钱的人的姓名牌,放在自己旁边。

在外应酬,举着手机追着男客户喊:“xx哥,我们加个微信吧!”

尴尬的是,对方不肯加。

今天和不知道哪家野鸡公司的xx总贴面自拍,明天又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撩到了某富二代的WhatsApp。

凭一己之力为公司引进了又贵又没什么卵用的坑爹系统,坊间盛传,这是为了丰厚的回扣不惜损害公司利益,然而,众人苦于没有真凭实据,也只有敢怒不敢言的份。

…………

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判断、评价,往往来源于这个人日常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点点滴滴。

人的言行举止是具有一惯性的,同时折射三观。

尤其价值观。

再具体到对钱的态度——钱的价值是否凌驾于世间万物之上?

为了钱,可以“豁出去”到什么地步?

假如,我是说,假如:

好有趣、好优秀的饭局中出现的女上司,恰巧和第二位朋友的女上司是同一种人,那么,动机就很清晰了。

有理由相信——她对被包养的大陆女孩的嘲笑,核心并不在于嘲笑“被包养”本身,而是嘲笑别人“价格太低”。

我曾经读过一篇介绍援助交际的文章,其中一段讲到业界鄙视链——被包养的鄙视做援助交际的,因为被包养之后客户固定,旱涝保收,而做援助交际,需要自己挖掘客源,收入又不稳定,饥一顿饱一顿。

做援助交际的鄙视做妓女的,因为援助交际自由度高,可以和客户双向选择,做妓女无权挑肥拣瘦,还得和上家分提成。

按照这个思路,包养界应该也有一条鄙视链——被高价包养的,鄙视被低价包养的,被高价包养还额外赠送女朋友头衔的,鄙视被高价包养但没有女朋友头衔的。

月薪两三千,每月给个万八千就包养了,算算比例,月薪三四万,包养价十万八万,再赐个女朋友的头衔,大概率可以成交了。

没有女朋友的头衔?那不行。

那就无法站在鄙视链的最顶端嘲笑别人了。

再举个例子:

创业红人许豪杰被爆出有恋童癖嫌疑、经营恋童网站。

许豪杰为自己辩护时所列举的证据当中,有一项十分值得玩味——他声称自己曾举报过两个恋童网站,并出示了举报记录,想以此证明自己不但没有恋童癖,还对恋童行为非常憎恨。

然而,这届吃瓜群众已经不好骗了。

我当时就在想: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都对无耻的恋童癖深恶痛绝,但是,有谁会去举报恋童网站呢?有谁知道恋童网站的入口在哪里呢?有谁会闲来无事一拍脑门搜索这些东西来污染眼球然后去举报呢?

最大的可能——他们是同行。

潜入别人经营的恋童网站,发现哎哟居然比自己经营的恋童网站更火,赶紧举报。

正所谓,同行相轻。

我们普通人没事不会去嘲笑谁谁谁被包养了,更说不出“好多大陆女孩被人低价包养”这种欠缺水准的话。

一是因为身处的圈层干净,没遇到过这种事。二是因为……又不存在竞争,有啥可嘲笑的。

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我上一次被“大陆女孩和钱”的话题气到恶心,是不记得从哪个澳门屌丝还是屌丝家长的嘴里听到一句话:“大陆女孩都是来骗钱的。”

聊这个话题之前,先分享一段微博,顺便感受一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提问:什么样的男人会格外担心女孩骗他的钱,特别介意女孩为了钱和他在一起?

回答:除了钱,其他方面没有任何东西能拿得出手的男人。

我通常称这种人为:有钱的屌丝。

既然你除了钱,其他方面没有任何东西能拿得出手,别人接近你,不图钱,还能图啥?

图你长得丑?图你身材差?图你双商低?图你没文化?

再比如我吧,我就总是担心……别人贪图我的美貌,为了美貌和我在一起。毕竟,我除了美貌,其他方面没有任何东西能拿得出手。

我妈说这种担心很多余。

…………

她一定是在骗我。

…………

我可以理解那种匮乏到只剩下钱的澳门屌丝做梦都在担忧“大陆女孩都是来骗钱的”,毕竟,除了钱之外,他们一无所有。

但是,有些没有钱的人,还一脸警惕地声称“大陆女孩都是来骗钱的”,这是,什么,毛病?被害妄想症?得被害妄想症之前,能不能,稍稍,有些,自知之明?

你又没钱,你担心个啥?

后来,我渐渐了解到,有些人的优越感,并不在于有钱没钱,而是在于那张澳门身份证。他们的认知,从“大陆女孩都是来骗钱的”,升华为“大陆女孩都是来骗澳门身份证的”。

曾经和一个澳门朋友聊天。

我问她:“是不是有些澳门男孩,内心有股迷之优越感,哪怕是一个没才华,没财产,低学历,低收入,精神贫瘠没脑子的屌丝,都仗着一张澳门身份证而有优越感?”

她说:“很多人是这样的。”

果然。

匮乏到只剩下钱,就担心别人贪图他的钱。

匮乏到只剩下身份证,就觉得别人都是为了身份证才和他交往。

写到这,我突然之间觉得无话可说。

突然之间内心满怀悲悯。

对这种人充满同情。

嗯,就是那种居高临下的仙女视角的同情。

有张身份证就能优越,那我都成仙了,有点优越感不行吗?

可以的。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奇形怪状的人。

有些人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见识做人的底线究竟可以低到什么地步。

有些人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家里有钱”和“出身好”是两回事。

有些人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发现即使他们学历背景再光鲜,再多一线品牌傍身,也遮不住骨子里散发的那股小市民低俗气味。

有些父母教会子女的是:人可以穷,志不能短,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受嗟来之食,不能奴颜婢膝、曲意逢迎,不能趋炎附势、拜高踩低,不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

而有些父母教会子女的是:有便宜就占,没占到便宜就等于吃亏,世间万物,金钱第一,其他一切都要为钱让路,做人做事,最重要是有利可图,与人结交,因利而聚,利尽则散。

我很庆幸。

我的父母是前者。

我的朋友们的父母也是前者。

最后,借用都市现实主义魔幻巨制《欢乐颂》当中安迪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其实想想,虽然自己满身缺点,但是往外一看,比自己不堪的人多得是,又有什么好纠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