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文学世界文艺家

窑湾,我的出生地

2018-07-07  本文已影响14人  亦云书

      出生在蕴含历史文化的窑湾古镇,我却对她的信息知之甚少,我们总会不自觉的忽视身边古老又美好的风景,曾经有影视剧选此取景拍摄,百姓也过了几把群众演员隐。在2013年10月留下的笔记写道:或许有一天这里真的会成为我的回忆……,下面请跟随我走进“李柳染堂”。

      在悠悠千年的古城湘潭,隐藏着一座“养在深闺人未知”有些类似于大名鼎鼎,游客如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乔家大院的百年老屋。她静娴地躺卧在美丽的湘江岸边,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的风貌,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往事。

      为制定湘潭市河西旧城改造规划,湘潭市文物管理处会同规划设计院对湘潭河西旧城进行调查,惊喜地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充满民俗风情,极具参观游览和文物考古价值的古建筑——李柳染堂。

      这座集防火、透光、排水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百年住宅位于风光旖旎的湘江窑湾沿江西路505号。长度约50余米,宽度约30余米。分上下两层,原为三进三开间,最后一进被龙卷风所毁。此屋坐西北朝东南,后倚湘江,前临老街,宅周绿草青葱,土木结构,青砖墙,小青瓦,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不含后坪),前后两进左右有横屋相连。房子四周墙及一、二进隔墙用青砖砌成,白灰粉墙。房子四面是用石灰粉刷好的青砖墙,站在相邻的高处,远望古宅被风火墙包围的三个“人”字形瓦面,形成三座前后排列并连在一块的建筑群。房子四周墙上没开一扇窗,只有前后墙的中部各开了一扇大门,门框是麻石做的,门板为厚木板。从正门进入房内,迎面是宽大的厅堂两侧用木板隔成,数间厢房。楼上的布局与楼下大同小异。醒目位置雕栏相望,完好如初的竹板粉墙上,建房时绘制的松鹤图、凤凰牡丹等清晰可见。

      尽管没有窗户,但屋中的天井,以及构造独特的透光式屋顶,为这座庞大的老屋提供了充足的光线和通风。

      此屋大门正右侧一块刻有“李柳染堂墙”五个大字的花岗岩大石碑镶嵌在老屋的墙角之中,沿着老屋西面一条麻石铺成的小路,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菜地就到了景色秀丽的湘江窑湾古码头。湖南科技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表明:窑湾码头可称湘江最古老的码头之一。晋朝,陶侃驻节湘潭时,在今市中心城区的窑湾一带就有成片的房屋出现,沿江就建有码头运米运菜。到宋朝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县治由洛口迁至今城正街后,城内兴建官衙,商贾争相进城开埠设店,而离县城沿江上游约4公里的窑湾却日渐繁华。从而遗留下来这一古码头。

      据了解,此房建于清朝道光6年,建房者为来自湘潭县青山桥的经营钱庄生意李氏兄弟。那时长沙尚未开埠,湘潭一直都是湖南省的主要商业中心,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水运是最重要的运输手段。湘潭地处涓水、涟水与湘江中游的汇合处构成了一座湘江流域的重要河港城市。加之湘潭东面不远有渌水自江西西部冲开罗霄山脉注入湘江,与涟水构成十字形的河谷走廊,成为浙赣经湖南往黔滇的陆路通道。其次,在洞庭湖地区未围垦开发之前,湘潭地域的农副产品比较丰富,极易进入流通领域。李柳染堂建成年间,各省商人相继云集湘潭,他们“各擅一业,吉安商人擅钱庄,山西商人擅汇票,临江商人擅药材,建昌商人擅锡箔,福建商人擅烟草,江苏商人经营绸布,四川商人经营丹漆,江南商人经营酒酱,北五省商人经营裘褐、汾酒、葵扇、槟榔,均以湘潭为一大销场,每岁输出银不下三百万”。李柳染堂主要经营谷米生意,建有仓储多间,每间储谷500∽600石,每日通过湘江古码头运来运去,由此可见“帆樯蚁集连二十里,廛市日增蔚为都市”,“街市三层,长十五里,总长四十五里,约有铺子五千四百家,每天获纯利五六百万”的“天下第一壮县”(以上摘自光明日报出版社“中国城市百科丛书湘潭市ISBN7-80014)——湘潭沿江码头的一片繁荣景象。

      民国33年,此屋历经日本帝国主义狂轰烂炸而得以基本完整保存下来,仅仅靠江边一处被日军飞机炸坏后又按原样恢复。

      正是这一极具文物考古价值的百年老屋却长期以来尘封在窑湾大片旧城危房中,而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几家拍摄古装及近代影视剧的制片商独具慧眼看中此屋,琼瑶名片《六个梦》在此老屋拍过几组镜头。电视剧《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以及《少年毛泽东》都以此屋作为片中主要道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