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研报投资理财

三聚环保收到2.8亿资金,能否缓燃眉之急?

2019-04-02  本文已影响3人  李康研报

4月1日下午,三聚环保(300072.SZ)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广东粤财信托的部分应收账款转让价款2.81亿元人民币。

受此消息影响,今日早盘,公司股价高开1%,一个脉冲后开始回落。截止收盘,三聚环保不涨不跌,最新总市值为254亿元。

(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此前,三聚环保与粤财信托签署合同,公司将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部分应收账款转让给粤财信托,公司向粤财信托转让的应收账款账面原值30亿元,交易约定的应收账款转让价款为25.862亿元。其中,海淀区国资中心对受让应收账款金额提供年度收益差额补足增信,并承诺收购金融机构无法收回的账款。

这次是三聚环保向粤财信托转让应收账款后的第一笔资金到账,也就意味着,那30亿应收账款转让事宜进入实质执行阶段。

资料显示,三聚环保是一家从事基础能源工业的产品清洁化、产品质量提升及生产过程清洁化的企业。公司产品包括脱硫净化剂、脱硫催化剂、其他净化剂等。公司于2010年4月登陆创业板。

从2014年开始,随着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出台,公司业务体量不断增大,2017年公司营收甚至达到了225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了25.3亿。其中能源净化综合服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接近90%。

然而,到了2018年,三聚环保的经营状况急转而下,业绩快报显示,2018年公司营收为154.7亿元,同比下滑31%,净利润为5亿元,同比更是下滑了近80%。这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百亿合同之谜

关于三聚环保的故事还得从2017年5月份说起,当时,证券市场周刊刊发了一篇名为《三聚环保百亿合同之谜》的文章,自此,公司便陷入了被公众质疑的危机之中。

虽然公司曾公开发文一一回应相关质疑事项,但仍挡不住股价断崖式的下跌:公司股价自2017年3月份的最高点33元左右,一路跌到了如今的10.8元。累计跌幅超过67%。

(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在2013-2016年,当时的七台河市,煤炭行业正在生死边缘挣扎着,不要说发展,维持下去都困难。于是,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寻求突破,2016年更是加快了转型的步伐。所以在这期间,三聚环保与七台河市隆鹏煤炭公司及其子公司累计签订了近70亿元的合同。

根据公司的披露,2013年,三聚环保与隆鹏公司签订了“利用焦炉煤气制LNG项目建设”的合同,待执行金额为2.5亿元,为当年三聚环保待执行金额第二大项目。

2015年,隆鹏公司与三聚环保又签订了“焦化升级改造生产清洁化学品项目二期工程”的合同,金额为9.6亿元,截至当年底,待执行金额为9.6亿元,即该项目在2015年未动工。

2016年,三聚环保更是与隆鹏公司签订了三个合同。其中,最大的为“焦化升级改造生产清洁化学品项目三期”,项目金额高达28亿元,截至当年底,待执行金额为23.27亿元。另外两个分别为"污水熄焦造气项目"和"电厂安全、环保改造工程项目",金额分别为2亿元和5000万元,截至当年底,待执行金额分别为2亿元、1746万元。

不仅如此,2015-2016年,三聚环保还与七台河勃盛清洁能源公司、七台河泓泰兴清洁能源公司,合计签署了26.94亿元的合同。然而,勃盛公司与泓泰兴公司均为隆鹏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所以,在三聚环保2016年年中报显示,隆鹏公司为三聚环保第一大应收账款客户,期末余额达13.8亿元,占比为19.84%。

对此,三聚环保表示,公司与勃盛公司合作的项目经公司评估,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形成较好的盈利能力,加之社会资本及政府的支持,将促使三聚环保回款得到有效落实。

作为三聚环保的大客户,隆鹏公司的实力又如何呢?

资料显示,隆鹏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31日,注册资本3.2亿元,然而,隆鹏公司的情况似乎不太乐观,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5-2016年,隆鹏公司作为被告人至少就涉及了8起法律诉讼。

值得一提的是,在诉讼不断的情况下,三聚环保却依然选择与隆鹏公司合作,短短数年间合同金额就高达几十亿元,这是为何?

对于这个问题,三聚环保似乎并不担心。公司称,未来,隆鹏公司经过三聚环保实施产业升级和产业延伸方案后,将依托138万吨焦化产能及基础设施,联产近百万吨各种化工产品,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因此,公司综合评估七台河整体项目之后,认为隆鹏公司具有很好的履行合同的能力。

还有一个颇受质疑的方面是,三聚环保与华本公司签订的三个合同,分别为华丰项目1.5亿,华本项目6亿,华本生物8.8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公司年报中,三个项目均已不在报告中。三聚环保表示,这是因为华本项目的6亿已执行完毕,另两个项目取消了。

累计近百亿的合同,有的取消了,有的形成了应收账款。这大概是外界对其质疑声最大之处了吧。

应收账款快速飙升

三聚环保在2016年末,其应收账款总额为64亿,而到了2017年末,应收账款突然增加到了90亿,同比增加了40%,而同期的货币资金只增加了9亿,同比增长了14%。

虽然三聚环保报表上存在的大量应收账款,使得其利润增色不少,但实际上这也造成手中可动用资金的大幅减少,以及发生坏账的几率大大增加。

其实从2013年开始,公司应收账就开始显著提升。直到2018年,公司的财务风险才集中爆发,股价也是一落千丈。

此次,北京市政府、海淀区国资中心的力挺,用资金、技术,换时间、换市场,帮助他尽快恢复造血能力,这或许给了三聚环保一个“救赎”的机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