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故事-职业规划咨询手记简友广场日更大挑战

兴趣是一门自我管理技术

2020-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燕儿姐陪你闯职场

震哥的成长群里,一位伙伴提出:兴趣如何培养。

我领了任务要回答这个问题,结合我擅长的职业发展攻略,我想以职业发展的角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1.兴趣的3个认知

2.兴趣从何而来

3.让工作变的有趣的三个方法

1兴趣的三个认知

关于兴趣的三个认知,都和兴趣与关,但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观点,你可以对照下,你更相信哪一个?

兴趣匹配的观点--找到并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有动力,有成就,有幸福;

兴趣培养的观点--任何工作都能培养出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培养兴趣;

兴趣果实的观点--兴趣是能力成就的果实,做的好的事自然会喜欢

当你看完这三个观点,你心里更认同哪个呢?

其实这三种观点都可能发生。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上学的时候,你喜欢一门课程,是因为什么呢?

就说我的孩子,今年上3年级,现在非常喜欢英语,上英语课很积极,写作业,录英语打卡都很积极。其实呢,在去年给他报英语兴趣班的时候,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他都非常抵触,每周俩节课,学不会,回到家我还得给他补习大半天,才能勉强完成录音打卡。这中间哭了好多次。

但在今年开始上三年级,开始有英语课,老师上课讲的,因为他提前在兴趣班里有基础了,所以学的很快,课堂表现就很积极,第一次摸底考试,他考了98分,名列前茅。有了老师的肯定,成绩的加持,这些是不是能力成就呀,他就现在越来越喜欢学英语。所以你看,这是不是就是兴趣果实的表现。所以对于小孩儿来说,没有匹配不匹配的。

我们大多数人在学生阶段,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成年后,其实也会有这样的,只是受职场上的发展所影响。另外两个观点也会出现。

在职场角度来说,这三个观点其实是职场兴趣的三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兴趣果实层级,大多数人刚工作的时候,不喜欢这个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他不喜欢这个工作,而是他能力不够。当他能力不够,做的不好,没人认可的时候,他就会觉得我不喜欢这样的工作。大多数新员工都是这样的情况,大多数老员工,也从这个阶段经历过。

第二个层级--兴趣培养,当有了兴趣果实完了之后,我有能力做的好,但是我还没兴趣,那这个时候,要建立这个观点--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对于没兴趣的工作,要培养兴趣。具体怎么培养我后面会写。 

在职场中,你不能要求兴趣匹配,因为你做的所有的工作,就算是你喜欢的工作,里面也有大量的工作内容是你不喜欢的,那你怎么办,你是做还是不做?

举个例子:我喜欢做咨询,我有一个咨询师的圈子,里面都是喜欢做咨询的咨询师,但是大部分的咨询师都不喜欢写报告,做个咨询一次1个小时到1.5个小时。而写报告,新手咨询师至少需要6个小时来写复盘报告,你不写复盘报告就没办法请老师督导,没有老师督导,你咨询技术就没办法提升;还有很多咨询师不喜欢营销和销售,那就意味着接不到咨询的单子。

所以,这个时候,在职场中的你,要建立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观点,把工作培养出兴趣来。当你把兴趣培养出来之后,你再到第三层。

第三个层级--通过第二个阶段会培养兴趣后,培养了很多兴趣,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一个最匹配的去从事,成为终身发展的事业。

这就是职场兴趣的三层级。

敲个重点:能力达不成,永远不可能有兴趣。能做好的不一定喜欢,但是做不好的最终一定不会喜欢。能力不够,做不好,得不到认可,收到的都是挫败感,长期下来你一定不会对这件事感兴趣的。所以兴趣果实是必要条件,能力达成是必要条件。(如果你资源丰富如王思聪,请自动忽略以上)

2.兴趣从何而来


上面这张图,是古典老师的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里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里一共有9张图,哪张图让你感觉最有趣?在线下培训中,我经常用这种图来让大家投票,投票得分最多的是最下面这一排,有人说最后一排左边这个像一只鸟,中间的像一个发出闪现的老巫师,右边的像一个三头六臂的怪物。

其实这9张图没有任何特定意义,这是心理学家做的关于“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是把这张图给很多人看,让人选出来哪张图会让你感到有趣,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最后一排。但当问另外一个问题:哪幅图让你有一种安定感,幸福感,温暖的感觉,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最上面的一排。

为什么最底下的一排让人们感到有趣呢,是因为它们形状复杂,新奇且不确定,让人产生一种未知的 好奇的感觉;而第一排让人感觉安定,是因为它简单,一眼看到全貌,有掌控感。

所以大家知道了吧,未知,复杂,新奇,不确定,产生兴趣;

再举个例子,到游乐园里游玩,是不是经常看到过山车,激流勇进这些项目会排大队?那些旋转木马什么的是不是就不用排队,为什么呢?就是过山车你坐上去以后不知道下一秒是要往左甩,还是往右甩,向上冲还是向下冲,给你带来的是未知感,让你产生兴趣,除了未知感以外,过山车还给你掌控感,就是你知道无论它怎么甩,一定不会给你甩出去,是吧?

所以,有个公式是:未知+确定=幸福。什么意思呢?就是任何一件事情,有一定程度的未知感,加上一定程度的确定感,两个整合在一起,你就有幸福的感觉。

好,到这儿我们知道了,让一件事情变得有趣,就是创造未知,那我们接着来,如何让工作变得有趣--3个制造未知的方法。

3.让工作变的有趣的三个方法

让工作变得有趣,就是把工作变的游戏化:

方法1-关卡化。

把工作变为游戏关卡,大家都玩过游戏吧,过完一关还想着过下一关。

具体怎么做呢,就是在工作中设置大“bo s s",打怪;明确每过完一个关卡(打完一个怪),在你的能力树上,那个能力又涨了一点;以给自己设置点奖品,每打完一个大boss,就奖励自己一下,给自己送个礼品。这样你的工作就一定程度上变得有趣了。

方法2-限制化。

什么叫限制化呢,大家回想一下所有的游戏是不是都有一定的限制规则,比如说象棋,大家都知道马只能走日,象只能走田,炮只能隔着打,小卒子过河之前只能一步一步向前走,这是不是就是在设限。假如说不设限,所有的子都能既当马又当象,又当卒又当炮,全都能干,那换个游戏是不是特别无聊啊,那就是谁先下谁赢是吧。

大家可以套任何一个游戏都是这样的,只有设限才有意思。所以限制化是制造未知的很有小的办法。那在工作中设限的方法可以是:

变快--你原来做一个事情需要1天,做的久了做的太顺了就会无聊,那现在你可不可以给自己设置2小时,这时候你大脑马上就会产生兴趣,就会思考我怎么能变快,用这个招,还是那个招,还有什么招……

变少--原来我汇报个材料需要写20页ppt ,花30分钟时间;现在我能不能用15页把事清呈现清楚;原来我做这个项目预算是10万块钱,我这次能不能想办法用9万5来完成。少也是一种限制。

丰富--原来我只能在线下讲课,现在是不是能变成线上讲课,这是丰富形式;原来讲课都是纯讲授,现在增加活动体验环节,这是丰富环节;原来讲完课就完事了,现在增加课后实操训练训练营,这是丰富内容;是吧?这就又变的有趣了。

方法3-故事化。

让工作成为一个故事。大多数人一听故事就有兴趣,对吧?哪怕是一个事故呢,只要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大家就会产生兴趣。

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我们公司在某个新项目的推进方案讨论会上,就把各个团队打乱重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独立的事业部,组进行角色分工--项目负责人,市场营销官,风险把控官等,以小组独立事业部为单位,讨论推进方案,然后几个方案进行招标,就是讲解自己的推进方案,然后大家票选出得分最高的方案进行实施,而且往往有时候最终的方案是几个方案的合集。这个模拟招标的过程,大家就会非常有趣。

最后,我们来个做个回顾和小结:

兴趣其实是一门自我管理技术,职业兴趣分三个层级:兴趣果实,兴趣培养,兴趣匹配。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你要先达到兴趣果实层级,也就是用能力达成结果;然后到第二层兴趣培养,那如何把无聊的工作培养出兴趣,就是用游戏化的方式-关卡化,限制化和故事化,当你有了很多兴趣,且每个兴趣也都能力胜任的时候,就可以到第三个层级--兴趣匹配,选择一个最匹配的终身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