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摘抄——就业
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应对,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保持就业大局稳定。
突出一个“早”字,政策尽早发力,全力保主体稳岗位。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全部退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存量留抵税额;实施缓缴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政策;对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房租、担保费、贷款利息等补贴;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依靠一个“合”字,政策协同发力,努力拓展就业岗位。比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扩大以工代赈规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
实现一个“精”字,政策精准发力,保住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城市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强化就业信息的精准推送、对脱贫劳动力进行实名制服务…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确保就业大局稳定,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又能为经济运行提供人力供给。
持续帮扶,共促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既关系实现个人价值和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衔接,确保帮扶不落人。人社部门提早与教育部门、高校对接,尽快获取未就业毕业生的相关信息,及时建立台账,确保每位需要帮助的高校毕业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服务。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求助有渠道,服务不断线。
精准施策,做到服务高质量。精准推送岗位信息,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方案。例如,对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若其缺乏相关经验,可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见习机会等服务,若其缺少岗位信息,可加大岗位推介力度;对暂无就业意愿的,也应做好状态记录,及时跟进服务。
创造条件,力促求职渠道畅。在校期间,校园招聘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毕业生离校后,各类社会化专场招聘活动应承接起校园招聘的功能。特别是要用好线上招聘平台,广泛应用直播带岗、空中宣讲、无接触面试等新模式,加快岗位信息省级集中、全国联网发布,畅通信息发布渠道,让高校毕业生能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岗位信息。
各方进一步凝聚力量、共促就业,就一定能更好帮助高校毕业生们找到建功立业的机遇与舞台,成就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