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 第3篇】拨开浮华的外衣,写作有法可循

2018-01-13  本文已影响61人  小河七七

——特级教师丁卫军《情境写作一例》观摩

文 小荷七七

【2周 第3篇】拨开浮华的外衣,写作有法可循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半球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负责言语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负责情感活动。传统教学,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活动。而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级教师丁卫军在《情境作文的写作》一文中这样界定“情境作文”,一般地说,就是命题者根据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言、行、情融为一体,同步展开,进行作文,实现景、情、理的统一。

前段时间,有机会聆听了丁卫军老师《情境作文一例》的指导课,收获很大。本文试就丁卫军老师情境作文指导艺术谈一些粗浅的感受。

对联巧接 别有用意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说过:“语文课开始的第一秒钟就应该是在学习语文。”课堂热身环节,丁老师简明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后,就给学生出了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让学生用“当铺,东西”两个提示词对出下联。学生思考片刻,一个女生顺利巧接对联,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

对联巧接,不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开启了作文课堂思维的模式,而且彰显了丁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在写作指导时,丁老师再次点到对出下联的女生,询问“你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继而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真实地抒写自我,从而达到写作要关注自己内心,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另外一个男生,也深受对联的影响,所写的句子上下整齐,前后对称,让听课的师生大声喝彩,不得不叹服这精彩的模仿和创作。丁老师大加赞赏,说他是对对联的高手。

别有用意的巧设对联,前后勾连每个版块,时刻关注学生个体的思维发展和成长,丁老师真正实现了“能帮助那些不会写的学生写得像作文,能帮助那些会写的学生有一些提高,能帮助那些能写的学生写出一定的格调出来”的写作目的。

就地取材 顺势利导

写作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总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搜集作文训练题目,甚至是近五年、十年的作文题,希望可以从罗列的题目中研究出卷者的命题趋势,进而针对性的指导。却很少发现,我们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无限,写作也是有法可循的。丁老师课堂上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就地取材顺势利导。一支粉笔,一张嘴,用最传统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一节精彩纷呈、语文味十足的写作指导课。

课堂伊始,丁老师开门见山,明确提出写作任务——从跨入这个报告厅到丁老师喊起立上课这个时间段,你经历了什么。学生有了课前的热身,很快进入创作阶段。学生静心写作的八分钟,丁老师说了两句话,一是提示教师,给学生一个安静的写作环境;一是提醒学生,还有三分钟的时间。

八分钟写作完成后,丁老师请学生朗读自己的文字片段。针对学生的写作内容,丁老师因势利导,每一个学生都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指导方案,并引导学生写作特定情境,可以从如下角度落笔(根据学生文字,教师的板书):自己、心理过程、小丁老师、灯光、同学、动作语言、想象、现场跟平时的不同。看似不规则的板书,实则是训练过程的具体化。丁老师强调,写作教学是一个“过程”性的活动,训练过程必须具体化。从小的方面来说,这应该就是丁老师的写作序列指导。

六分钟升格,丁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刚才所写内容快速丰富。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确定自己聚焦的方向进行自我修改。交流展示的时候,丁老师不忘之前发言紧张的同学,继续给学生课堂锻炼的机会;不忘询问学生,修改过后,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六分钟作文升格,是技巧的运用升格,更是学生自信和勇气的升格。

“没有凝视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丁老师点拨学生,写作要注重对生活的“凝视”“倾听”“静思”,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写出不一样的文字。丁老师就地取材,顺势利导,水到渠成,一节具体简约的作文指导课就这样悄然完成,学生和听课教师仍意犹未尽。

师生共融 如坐春风

在这节作文指导课上,你会不断听到学生开怀大笑和听课教师的大声喝彩。丁老师撷取学生生活里最简单的情境作为写作素材,学生看得见写得出。丁老师用他幽默的教学风格,传达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写作状态。一个害羞的男孩只写出几十个字,丁老师说:“你这几十个字,就用了‘激动,迸发,神采奕奕’这些词语,你写得多好啊!”,并拍拍学生的肩,让他别灰心;一个学生的文字里写到小丁老师时,丁老师高兴地欢呼雀跃,诙谐的念着“小丁老师”的名字,那可爱的样子,像极了一个顽童……课堂上师生是朋友,是知音,更是亲密的同伴。课堂的孩子和听课的教师都如坐春风,心甘情愿被卷入一场作文的盛宴。

课堂终究是学生的课堂,终究是语文的课堂。丁老师用最传统的 语文方法,给我们上了一节语文味十足的作文课。这里没有光电影像,没有精美的课件制作,没有高大上的豪华设计。这里只是真实的生活情境,真情的自然流动,简约的教学过程。拨开作文浮华的外衣,写作不是无法可循的。让作文走向本真的生活,走向真实的内心,在生活中感悟,在细节处蕴含丰富,在心灵中展现个性。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追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