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妃研读社》

[桂妃研读社|D12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Day7

2018-06-21  本文已影响110人  eb861743cc8a

阅读时间:0.5小时

阅读页码:第139页-第151页

第七章 妒忌:不幸的传统


大纲结构

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兄妹间的妒忌

一、兄妹之间为什么会妒忌

二、兄妹妒忌的表现及危害

三、如何消除兄妹间的妒忌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

【引入】有的爸爸妈妈说生二胎最烦恼的不是没人带,不是没有钱,而是大宝一句“你不爱我”。知道爸爸妈妈准备要二宝,有的大宝会反对,说“宝宝心里苦”,大宝的“心理阴影面积”到底有多大呢?今天我们分别从兄妹间为什么会妒忌、妒忌的表现和危害以及如何消除兄妹间的妒忌三个方面聊聊孩子的妒忌心这件事儿。

【正文】

一、兄妹间为什么会妒忌

【论点】兄妹之间的嫉妒是与生俱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父母的爱常常被孩子看做是独一无二的,孩子都不愿意分享独一无二的东西,这和我们常说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一个道理。分享父母和分享爱人都会令人痛苦,所以妒忌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互动】家有二宝的妈妈爸爸有没有觉得无论我们做得多么公平,都无法避免孩子认为不公平的现象呢?有的在屏幕上输入“1”,没有的输入“0”。

嗯,输入1的比输入0的要多。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孩子要的不是某件事的公平,而是父母对自己爱的唯一性。无论我们多么小心翼翼地在两个孩子间保持尽量的公平,买一样的衣服、一样的玩具、一样的享受各种权利,但实际上孩子总会认为本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被别人分走了,分走的不是物质而是父母对自己的爱。

【举例】壮壮自从有了妹妹,就见不得父母在他面前表现出喜欢妹妹的样子,甚至晚上做梦都是他让妹妹发生了什么不测的场景,一觉醒来赶紧看一眼妹妹,妹妹安然无恙,他就放心了。这一切都被爸爸妈妈误以为是他非常爱自己的妹妹,哪知道壮壮的心理阴影面积在不断地扩大。

【结论】无论哪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唯一的爱,这种愿望占有欲很强,以至于孩子不能容忍任何竞争对手,如果有这样的竞争对手,妒忌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二、兄妹妒忌的表现及危害

(一)兄妹妒忌的表现

有的父母不禁要问,我们怎么没发现孩子之间的妒忌呢?孩子们有时候争吵、打架不是很正常吗?要知道,孩子的妒忌常常具有伪装性地表现在一些具体的行为上,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妒忌是什么,而是用行为来解释自己心里的不快,没有经过儿童心理学训练的家长是不容易发现的。

那么这些具有伪装性的表现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分三种情形帮助大家了解孩子的妒忌表现。

1.不断竞争或者避免所有的竞争。

【举例】比如,兄妹间常常会产生各种竞赛性的活动,谁吃饭快,谁画画好,谁学习更好等等。这些表现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青睐,夺取更多父母的关注和爱。还有的孩子呢?表现出什么都不争的样子,“你吃饭快那就快好了,我对这些一点也没有兴趣”,因为他害怕竞争中的失败会让父母更爱赢的那一个。

2.充满进取心或者局外人的温顺。

【举例】比如,当父母分配玩具时,有的孩子会找出各种理由,希望得到更多的更想要的玩具,显示父母更爱自己。而有的孩子则表现的很顺从,父母怎么给都行,因为父母更喜欢懂事、听话的孩子,即使是自己应得的也可以不要。

3.不顾后果的慷慨或者毫不留情的贪婪。

【举例】比如,有的孩子为了博得家长的肯定,在争抢玩具时很慷慨地把玩具送给其他小朋友,他不会顾及自己是不是愿意,也不会顾及父母购买玩具的花销。还有的孩子希望从父母那里索要更多地东西,以此来显示父母更爱自己。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在与兄妹相处时,有这些表现,说明妒忌已经开始吞噬孩子的心灵了。

(二)妒忌的危害

孩子的妒忌会带来这样的危害。

【论点】兄妹之间彼此竞争为了得到父母唯一的爱,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造成永久性的伤害,让孩子性格扭曲,为以后的一生带来不断地麻烦。

【举例】比如,有的成人在开车时不由自主地赶超每一辆车就是一种失去理智的竞争;或者输了一场考试就觉得失去了面子,要死要活;或者为了证明自己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押上所有的身家性命,不惜一切代价的病态心理;还有的即使自己的权益也不能争取,逆来顺受。就像有人诟病孔融四岁让梨的美德,貌似人性的扭曲,但不管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孔融最终就是因为旗帜鲜明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形似傀儡的汉献帝联在一起,表现出对昏庸王权的温顺和臣服,最终导致曹操诛杀他全家的悲剧。

【结论】所以呢,我们要正视妒忌的危害,防止并消除妒忌的影响,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

三、如何消除兄妹间的妒忌

了解了孩子妒忌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危害,接下来,我们就如何消除兄妹间的妒忌提供五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方法一:有技巧地介绍小宝宝的诞生

【论点】任何新生儿的诞生对于原有孩子的安全都具有威胁感,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父母要有技巧地介绍小宝宝的诞生。

【举例】比如,这样介绍即将到来的兄弟姐妹对孩子有帮助:

五岁的囡囡得知妈妈要生小宝宝了,于是画了一幅有弟弟,有阳光,有花朵的画,表示自己很开心,其实是否开心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还真不一定。她的妈妈没有鼓励她这种“美好”的向往,对囡囡说:“有时候他很可爱,很好玩,有时候他也很讨厌,很麻烦。因为他还什么都不懂,我们必须给他喂奶、换尿布,照顾他,如果你觉得这些会让你不舒服,觉得我们不够爱你了,你要告诉我们,我们会给你特别的爱,所以,别担心,你会知道我们爱你”。

【结论】所以,对即将迎来小宝宝的孩子,消除妒忌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介绍小宝宝的诞生,让孩子不受拘束地公开表达苦恼,而不是憋在心里闷闷不乐。

(二)方法二:鼓励孩子用话语表达不满

那对于大一点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妒忌如何处理呢?我们推荐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鼓励孩子用话语表达不满。

【论点】当孩子压制妒忌时,就会产生一些伪装的症状和不好的行为。

【举例】比如:壮壮讨厌他的妹妹,但这种情绪不允许被说出来,他可能会做把妹妹推下楼的噩梦,或者通过过敏、出皮疹等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也可能通过尿床、咬指甲、砸东西等行为表现出来。壮壮在妹妹三个月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出皮疹,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找到原因,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壮壮说出了妒忌的情绪,皮疹就意外地消失了。

【结论】所以,与其让孩子通过症状和不好的行为表达妒忌,不如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她们的情绪。

(三)方法三:同感共情理解情绪

【论点】那些较小的孩子,他们表达妒忌时没心没肺,他们会询问,小宝宝会不会死,或者说把小宝宝扔到垃圾桶里吧,送回医院吧等等。有的孩子还会更大胆地通过打、捏、掐等方法折磨小宝宝。对于这种孩子,我们怎么办呢?那就要用第三种方法,同感共情理解情绪。

【举例】比如,3岁的亮亮很讨厌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弟弟,因为妈妈每天都围着弟弟转,陪伴自己的时间变少了,于是亮亮总是建议妈妈把弟弟扔掉。妈妈很生气,但是也能理解亮亮这样说的原因。于是告诉亮亮,“妈妈知道你不喜欢小宝宝,当你生气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亮亮觉得妈妈理解自己,和妈妈拥抱了一下,知道妈妈还是像以前一样爱自己。

【结论】所以,处里孩子妒忌的情绪,不要用责骂等惩罚手段,而是同感共情,表示理解,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

(四)方法四:寻找发泄的替代品

【论点】对于孩子因妒忌引发的攻击行为,我们应当立即制止,并说出孩子的动机,让孩子知道他这么做是因为生兄妹的气,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在这里,我们还要给大家提供第四种方法,就是寻找发泄的替代品,让孩子既不伤害兄弟姐妹,又可以发泄心中的不爽。

【举例】比如,可以给孩子一个布娃娃、枕头或者其他布制的玩偶,告诉孩子如果真的想发泄怒火可以发泄在这些布偶身上,也可以和布娃娃说话。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允许他在纸上狠狠地划线或者写下自己愤怒话。

【结论】这样我们不仅让孩子坦率地面对了自己的情绪,又把怒火象征性地发泄到没有生命的物体上,既不伤害兄弟姐妹,也不是用其他身体症状的形式发泄到自己身上。

(五)方法五:给孩子唯一的爱,而不是均等的爱

【论点】我们总是想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结果呢,我们总是生每个孩子的气。正是因为孩子想得到唯一的爱却得到了爸爸妈妈平均对待的态度。

因此,我们还要给大家提供最后一种方法,那就是给孩子唯一的爱,而不是均等的爱。有朋友要问了,我只有一份爱啊,给两个孩子,那不得劈开啊,这一劈开怎么是唯一的呢?

【举例】举个例子哈,某学校班主任,为了拉近和孩子的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老师独一无二的关注和爱。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每天早晨在教室门口通过孩子自己设计和决定的方式与老师打招呼。有的孩子喜欢转一圈击一下掌,有的孩子喜欢跺两下脚,抱一下,有的孩子只需要简单地握一下手。无论再复杂的小仪式,老师都铭记于心,毫无差错地和孩子们以独一无二的方式打招呼。孩子在学校体会到了老师对自己独特的关注个爱。

【结论】一个班主任要与几十个孩子打交道,而我们家长只需要和两个孩子讨论爱的唯一性,是不是更简单了呢?只要发挥我们的智慧,总能找到一种适合孩子的唯一的爱的表达和沟通方式的。

如今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吉诺特博士还针对离异父母如何帮助孩子与再婚对象相处的方法。那就是承认这种情况给孩子带来的困境,理解孩子不爽的感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担心,这样会让孩子得到来自于父母的理解,从而减轻担心,帮助孩子调整心态,适应父母新的爱情。

好了,今天我们讨论了消除孩子之间妒忌心的问题,我们了解了孩子为什么会妒忌,妒忌的表现形式及危害,最后还给大家教了五招,帮助孩子消除或者减轻妒忌。

【练习】现在让我们做个练习吧。

我们想向每一个孩子表达唯一的爱,该怎么办呢?

以下是我提供的一些小妙招,大家可以试一试,或者由此受到启发,找到自己与孩子沟通的唯一方式。

1.给每个孩子准备不同且唯一的,而且是孩子喜欢并选择的餐具;

2.给每个孩子不同且唯一的说再见的方式,可以让孩子自己设计。

3.给每个孩子每周与父母单独相处的机会,彼此说说心里话。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