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拾梦园连载小说

本非常人 第17章

2019-04-03  本文已影响2人  童心陈不老

按照李教授的安排,吴乾坤开始收集整理李闯王的资料。

而李闯王跨越明末清初两个朝代,所涉及的资料也包括明朝和清朝的相关史料。跨越明末崇祯皇帝到清康熙年间。

本通过大数据梳理方式,将资料收集整理主要锁定在几个方面:

一是包括清朝张停玉等人编著的《明史》、《明实录》、《国榷》、《明史纪事本末》、《清史稿》、《南明史事》等正史。

二是包括《清朝野史大观》等野史,蔡东藩编著的《明史演义》、《清史演义》等小说史料。

三是各种方志、家谱、文集、笔记、杂著及后人的一些读书心得和研究文献。包括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顾炎武的《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永历实录》,《家事节录》,《落花诗集》,《莲峰集》和《悲愤诗》,以及其他人编著的《小腆纪事》等。

其中,仅《清史稿》就有五百三十六卷,大量的资料可谓浩如烟海。

如果只靠吴乾坤的学识和经验,一辈子恐怕也理不顺。

还好,本是一个非常得力的帮手,世界上恐怕没有比他搜索归集和统计资料更强大的人了。

以前,这些资料的收集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到各图书馆去查阅。如今,各图书馆资料均实现了电子化,查阅资料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吴乾坤让本帮他搜索。通过全国二十四个省图书馆和四十二所大学图书馆相关资料的调阅,本很快就确定了闯王当初败退所经历的地区。

同时,在湖北一所大学图书馆的资料中,本查阅了通城县志和九宫山志,发现当地对闯王宝藏的描述是十八驴三十担,没有埋藏地点。但是,在不远的湖南莽林山区,也有闯王宝藏的说法,埋葬地点据说是:“石岩冲,三座桥,南百步,三窑金。"

据说这里埋藏着闯王的三窑金子。闯王早已作古,这些金子是否真的有,谁也不好说。关键是地理位置,如同猜谜语,就看谁猜得中。

不过,只要有谜语可猜,也是好的。前些年大西国张献忠的宝藏在发掘前,也是有“江口沉银"的说法。并且对埋葬地点有描述:“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

那时候,也曾有人怀疑,那谜语就是有人瞎编,戏弄后人的,怀疑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后来发掘证实,江口附近山上有一石龙和石虎,它们对着的方位,正是发掘出张献忠金银财宝的地方。

在资料整理中,吴情况开始把重点放在《明史》和《清史稿》等正史中。他认为,正史应该才是真实可靠的,其他野史传说可能不可靠。

他这种观点,得到了李教授的支持,李教授这些年已经翻烂了几套《明史》和《清史稿》,想从中发现李闯王宝藏的端倪。可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

这天,当吴乾坤去向李教授汇报资料梳理情况,李教授谈到这些年的研究,感叹浪费了时光时 ,本认为,李教授的研究资料有问题,没有抓住重点。

他认为,应重点关注明末清初三大才子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的著作。特别是黄宗羲和王夫之,因二人均参加了当时的“反清复明"斗争,与农民起义军有很多交接,也许会听说或了解李闯王宝藏之事。

而二人著作中,又把重点放在《王夫之》的著作上。这是因为,王夫之是湖南人,又长期参与反清复明斗争,李闯王败退湖北湖南后,极有可能与王夫之有交接。即便二人之间没有亲自见面接触,王夫之也与后期李自成留下来的大顺军将领接触较多,对李闯王败退后的行军路线和粮草财物安排可能最熟悉。

在王夫之的著作《永历实录》中,就记载了1645年南明朝川湖总督何腾蛟与大顺军商谈联合事宜时,李闯王夫人高桂英,带着老营,正好在湖南常德一带活动。

而老营正是管理大顺军物资的管理机构,大顺军的宝藏都归老营管理。

本的说法让李教授改变了思路,让吴乾坤重点调查闯王老营后来的情况。

在李教授办公室,又碰到了来请教问题的方玥。原来,方玥的毕业论文是“南明史料真伪论证",她在查阅资料中,看到李闯王在攻破北京时,曾派人与崇祯皇帝谈判,说只要崇祯皇帝封他为王,并割取西北之地,则他李闯可以帮崇祯去抵抗清军入侵。可惜,崇祯皇帝没有答应,而是一口拒绝了。

方玥想不通,当时已经穷途末路的崇祯皇帝,为何不答应李闯王的条件?如果答应了,他虽然会失去一部分土地,但如果真的能与李闯王联合抗清,起码还能保住或延续大明皇柞,保住一部分大明江山,再苟延残喘几十年也是可能的。

方玥所想的问题,也是李教授这些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果当年崇祯皇帝答应了李闯王的条件,那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不过,历史必然有他的发展规律,假设条件是没什么意义的。

吴乾坤对此不甚了了,本却望着沉默的李教授和渴望获得解释的方玥,谈了他的看法。

自从上次暴露了身份,如今再来李教授办公室,吴乾坤也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大大方方的,将本拿出来放在沙发上,让他参与讨论。

本谈了自己的看法:那崇祯皇帝是一位有野心的皇帝,他想重振大明朝的辉煌,但是,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他已经什么都占不了。再加上崇祯皇帝刚愎自用,而且多疑,失去了朝中大臣和民众的支持。

即便如此,崇祯皇帝不去反思,却一味责怪。终于,大臣们怀恨在心,根本不为他出力。这就导致了他手下无人办事,也无人鼎力劝说他与李闯王达成协议,不上吊自杀才怪!

而李闯王呢?与崇祯皇帝的协议,也只是想利用一下那可怜的皇帝。毕竟,他是一位有野心的人,他已经建立了大顺朝,到嘴的肉怎可轻易吐出来。

他想与崇祯达成协议,一方面是想利用崇祯的力量,让自己更加壮大。另一方面,那也是给自己的名声增分。

毕竟,他李闯王虽然建立了大顺朝,却觉得来源不太正当,并非天命,因此,想假装给崇祯机会,在道义上占据上风。获得明朝支持者的支持。

即便他与崇祯达成了协议,他也不会全身心的去抵抗清军,而是会让清军成为崇祯的心腹之患,他才能坐收渔翁之利。

当然,崇祯不是傻子,看出来了李闯王的算计。不过,他太刚愎自用,不应该一口拒绝。如果他当时能与闯王达成协议,至少可以延缓明朝灭亡的时间,自己也许可以多活几年。

如果在这段苟延残喘的时间里,他能励精图治,广揽人才,改变过去的做法,保护忠臣,惩治奸佞,赢取民心,那说不定他还有翻盘的机会。

只是,崇祯就是崇祯,他做不到,最后只能把自己推上煤山......

听了本的分析,李教授频频点头,表示认可,方玥听得专心致志,一脸崇拜。搞得吴乾坤一旁默默坐着,倒成了摆设。

辞别李教授,和方玥刚走到学校门口,却碰到杜秋和寝食的几个女生,还有高明,一起嘻嘻哈哈的走过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