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日更】32小白的百字小文

今天看新闻,贵州公交车坠河事件中,救出36人,21人死亡,其中一名是学生。
我陷入了深思,如果那名学生正好是本届正在参加高山考的学生,那么他的人生正好在青春年华,所有的努力却在一场意外瞬间灰飞烟灭,这是何其不幸啊!
是的,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福祸永远在不确定因素中,人生的轨迹往往不是在你设计和控制之中。
我想起了自己参加高考的经历,那只能用一个词语形容,惨不忍睹。
我是98年参加高考,第一次参加高,那时候肩上背负着巨大的压大,承载着亲朋戚友的期盼。第一年因为物理分数太低,偏科,没有上重点大学。
不服气,我选择复读。其实大家不知道,复读的心理压力多么的巨大。除了别人异样的目光,还有亲人的质疑,你是真的读书的料么?
复读的日子不知道是怎么渡过的,因为家里穷,平日里看到父亲日益消瘦的身躯,我总是抽出很多时间去帮他干农活。说实话,按那年代我家里的情况,已经到了穷得揭不开锅的地步,弟弟已辍学,在家附近的陶瓷厂干苦力,每月几百元只能给家里补日常,还有我的学习一些费用。
我曾几次常放弃,因为自己文理科选错了,物理一直跟不上去。但还得硬着头皮读下去,因为我穷怕了,死活也不能像父亲一样去种地,每年的收成都养不活一家人。另外,亲朋戚友认为我是会读书的,这是我平时的成绩在班级总能进前三名。所以,我的家族(我家是大家族,奶奶生了5个儿女,父亲是老大,三个姑母,一个叔叔),他们都盼望着我考上名牌大学,光宗耀祖,给后面的弟弟妹妹们做榜样。
往往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99年参加考高,再次落榜,并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只是一般的二流大学。
那段时光,我应该是抑郁了,不想见任何人,只能肉体的苦累去忘记精神上的痛苦,把家里一亩三分地翻了又翻。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看到我整天闷闷不乐就安慰我说,“儿啊,读书并不是唯一出路,只要勤奋,种地也能过好日子的。”
父亲的话反而在那一刻唤醒了我。我不就是一直读书是唯一出路么?我不是死活要离开这个穷旮旯么?我想到再次复读,非上个名牌大学不可,但看到父母那消瘦的面庞,我放弃了再次复读的想法,我真的不能像吸血虫一样吸尽他身上的血了。
但我还是选择了去读那个二流的大学,离开了家乡,从一座山越过另一座山,开始踏上旅途,走更远的路。
看到高考的莘莘学子们,回想自己的高考经历,我深知他们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只能在内心默默地祝福他们。
作为一个经历过高考的学长,我能对你们说的也只能说,读书真的并非唯一出路,只要你尽力了,就是最棒的。大学只是一个机会,只是一片更宽广的知识海洋可以让你自由遨游。但没有这样的机会,你得更加刻苦去创造另一种机会。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还活着,还一直在路上,未来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