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求助有讲究,运用得当效率高

2020-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叶小鱼跑跑跑

【1】

灵儿部门有个很特别的存在:

花姐在部门中资历最老,手上掌握着各种各样的历史项目资料,是该部门名副其实的“掌柜”。

但花姐不是个特别和善的人,高兴的时候和年轻人们谈谈穿着打扮、公司八卦,不高兴的时候找各种茬贬低后辈――

学历高是错,“只会读书不会做人”;安静是错,“自闭儿童出不了大场面”;响应迅速是错,“这么积极图什么”。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花姐不讨喜但大家都不敢轻易得罪她,即便不怕她那张常让人难堪的嘴,就凭她手上掌握着各种关键资料,关键时刻她帮与不帮,办事效率可是天壤之别。

这不,那会小林一不小心“有骨气”地和她闹翻了,恰好上面下来一个大项目,当小林厚着脸皮向花姐要历史数据时,花姐一句“我找找吧”就把他搪塞了,小林硬是多花了1/3的时间做补充数据。

你要问为什么花姐还能保稳自己的饭碗?

别天真了,江湖地位又不是徒有虚名,实实在在的能力与货真价实的资源;而且人花姐在外人看来还是大方得体懂人情世故的,“小年轻小后辈们得不到前辈的帮助自己反省去”,这是上级和其他部门的总体感觉。

【2】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遇事,能得到对的人帮忙,可以事半功倍;但若要事事躬亲、从头做起,事倍功半也是常有的。

既然懂不懂求助、求助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办事效率,那为何还有不少职场人不太轻易找人帮忙?或者好不容易开口却处处碰壁呢?

最常见的,怕被嘲讽或冷回应,尤其当对方一惯很傲娇时。

比如开篇那位花姐,总是一副很难相处的感觉,让她帮一件事能掉人一层皮,硬着头皮找她还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我想大部分人内心是拒绝向她求助的。

有时上级的一个决定/一句话便能解决问题,但我们不轻易去提,可能担心留下一个不担当、无作为的印象。

灵儿曾接到一个任务,要对公司近十年的项目做资料归档。

正当一切进行得还算顺利时,有人提出,归档同时须对每家对接公司作背景调研及信息整合。

突如其来的工作量激增,大大加重了灵儿的负担,还扰乱了灵儿的工作节奏。

灵儿若要解决问题,无非就是自己扛,或私下找要好的同事看情况帮,又或者与上司沟通、重新评估该项目的目标与分工。

三个办法对灵儿来说,工作负担越来越低但心理负担却越来越大。

尤其是找上司沟通,稍有不慎就会在领导面前留下“不担当”或“能力差”的印象;如果任务不可推卸从而牵扯更多的人力物力,又怕因处理不当引起同事非议。

哪怕是对普通同事,也担心开口求助为难了他人。

有句话叫“不熟不吃”,说的是专挑关系好的来坑;还有一句叫“柿子专挑软的捏”,意思是总欺负好说话的人。

我们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当然也不希望变成这样。

灵儿的同事小蔡就让她感觉异常不舒服。

彩霞刚生完宝宝回来,得到公司同意每天休一小时哺乳假提前回家。就在彩霞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时,小蔡说:要不耽误你一点时间帮我处理下数据?

听罢,灵儿和其他同事面面相觑:这也太不识趣了。

【3】

即便有种种难以开口的理由,但职场现实就是,并非所有事情都能仅靠自己、或通过正式渠道的任务分工完成;更何况,在任务推进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不能预料的问题。

因此,能否正确地求助,也许是我们推进事情是否顺利的关键。

提问/求助前多思考,把非必要提问的选项剔除,同时将统一指向同一人的多项内容合并,从而降低求助的频次。

灵儿和花姐有着不可忽视的工作联系――她们在同一份工作上就是上下游的关系,有太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与花姐对接。

面对不太乐于帮人、又很关键的同事,灵儿和其他同事一样,尽量降低向花姐求助的频次。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不紧急的事情,多积累几件才一起向他人请教;

其次,紧急的事情,尽量伴随常规的工作流程或日常相处出现。

如此处理的好处是:

一来不太容易打扰到对方,二来问题整合的过程给了我们再次思考的机会,往往有些解决方案能在此时有所启发;

再有,当我们提问/求助的内容都相对精简和必要时,有利于我们职场正面形象的塑造。

毕竟,谁都不喜欢一个聒噪之人,对么?

当我们摆脱了不爱思考、总爱麻烦他人、不担当等负面形象,相信他人也会更重视我们的求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由于工作量超负荷而需要支援的情况,要更多从任务目标和资源投入角度寻求上级支持;减量并不总代表不担当。

上面提到灵儿的工作量由于一个突如其来的建议而可能激增。

如果自己抗下,不仅巨大地增加了自身负担,还影响整个工作进度——对于灵儿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与上级沟通。

首先要界定好额外增加的工作部分。

任何工作都没有绝对完美,但可以趋向完美,通往更完美的路上需要花费更多的资源,这当中值得与否、如何权衡,是我们提出支援的前提。

灵儿向上司分析到,本次项目归档的目标是为了从同类项目中提炼出通用办事流程,项目本身已有的相关信息是足够用以优化办事效率的;而增加的工作量显得不太必要又占有了其他任务的完成资源。

上司听罢,便放弃了细化背景资料的建议。

面对突发的工作量剧增,我们首先该想到的是如何站在投入/产出比角度为上级提供建议,这比盲目接下工作、加大个人(或团体)工作负担更有担当。

尽量在合适的时间。

上文提到小蔡对即将下班的彩霞求助,彩霞若帮,则耽误了自己的下班时间;不帮,小蔡的求助则是无效的。

为了让我们的求助尽可能获得成功,我们需要多留一颗换位思考的心――如果我们也不希望在此时被打扰,那么最好换一个合适的时机。

除了同事下班前,不合时宜的求助时间还包括:

开会前——不小心会耽误对方开会,对方也很有可能要赶着开会而草草回应;

工作刚开始前20分钟——大部分人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日程、处理邮件来往;

开车时——曾遇到过明确告知“我在开车”,还没有要挂电话的,也会让人很反感;

以及一切他人明确表示在跟进一个较为紧急的任务时――不但会显得没有礼貌,还很大几率被拒绝/延后处理。

求助是为了得到支持。

我们既然无法做到全然无须支持,则要对自己向外求助的效果负责。

多次无效的求助,不仅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伤害我们的职场形象,还会挫败我们的职场人缘。

因此,我们要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在合适的时机向对的人求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