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来了》观后随想

2022-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拜读LY

已经有过几次现场观看徐长青老师上课了,幽默风趣是学生喜欢的风格,第一秒就会把人深深地吸引到他的课堂上去,我都是如此,何况学生呢?期待着如约走进徐老师的线上课堂,是优化策略问题,果然不负众望,第一秒就吸引了我。

徐老师思维整密,提问精准到位,有高度,明明是一个错误的回答,经过老师的引领,猛然发现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延伸,难能可贵的是老师恰到好处的收与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便诠释于此。

理解优化是第一步,数学来源于生活,岂能少了烟火气息,徐老师一步带大家进入到厨房,烙饼开始了,可是老师没有提前说,大家也没有准备材料,怎么办呢?妈妈给了两张肉饼——手掌,烙饼需要烙两面,每一面3分钟才能烙熟,一次锅能放两张饼,现在要烙两张饼,需要几分钟?

烙饼之前采访学生,你是喜欢吃烙熟的饼还是?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一个同学上讲台示范,拿出自己的两只手,并高高举起来喊着“饼来了”,老师的手掌当锅,开始烙饼了,刺啦一声一面烙好了。再刺啦一声,两面都烙好了,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一声刺啦3分钟,两声刺啦二三得六,需要6分钟。演示烙饼过程直观,形象,便于理解。

四张饼需要几分钟?显然一位同学已经不够了,再邀请一位帮忙,两个同学一起,高举自己手掌,喊着“饼来了”,继续烙饼,一共四次刺啦的声音,每一次3分钟,三四十二,一共需要12分钟。烙饼过程连续展示两次,学生印象深刻。

不用说接下来的6张饼,学生说得很顺溜,并说出了用三六十八的口诀计算。老师追问,你们都没有看烙6张饼的过程,你怎么知道6张饼一共有6个刺啦声,学生说,2张饼2次,4张饼4次,6张饼6次,每次3分钟,一共需要18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说,我们是在刚才烙饼的经验得出来的。

好吧,观察刚才烙饼的过程发现了什么?学生说饼的数量都是双数,对了,引到刚才出示厨房的情景图,叮咚,爸爸回来了,需要烙3张饼,根据刚才积累的经验得知,烙3张饼需要9分钟,检验对不对。上讲台2个同学举起3只手,开始烙饼了,先烙2张饼,需要6分钟,再烙一张饼,也需要6分钟,2个6分钟就是12分钟,怎么回事呢?原来烙第3张饼时,锅的一半是空的,有点资源浪费。学生研究讨论得出,还有更优方案,上讲台展示烙饼过程。这一操作,学生已经看得明明白白,三张饼应该怎么烙了。

接下来再完善不完整的板书,5张饼需要几分钟,学生把5张饼分成3张饼和2张饼,根据已有经验得到9分钟加6分钟等于15分钟,依次类推,老师引导学生,经验加经验等于新经验。课上到这里学生获得了归纳总结,推理能力,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圆满完成。

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学生根据经验一口就说出需要3分钟,可是3分钟只能烙一个面,两个面都要烙3分钟才能熟,怎么办呢?学生才发应过来,一张饼也需要6分钟,有同学就反对了,老师一次烙一张饼资源浪费了,老师及时说这种浪费叫做合理浪费。

有些同学还不依不饶,为了让它3分钟能烙出来,提出把饼从中间切开,可是没有办法实施,这时候有人想出了,拿两个锅去烙一个饼的两个面,并且演示了这个过程,电饼铛就出来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既然改变不了饼,那就从锅上想办法,新的事物就诞生了。听到这里忍不住喊妙妙妙,印证了那句:创造的过程就是一次次试错的过程。

同学们在举着双手喊着“饼来了……”的一片欢笑声中结束,这样思路清晰又好玩的课,是学生喜欢的氛围,也是老师追求的课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