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框架框架认知上班这点事儿

思维框架就是认知(一)

2017-04-16  本文已影响1568人  安老怪
思维框架就是认知(一)

共分三期——(一)认知的定义;(二)如何应用;(三)如何内化

背景:

很多人都在谈认知,根据我的经验,思维框架就是“认知”。

傅盛:人与人唯一的差别,就是认知的差别

傅盛:所谓成长,就来自于认知。

我们正处在整个人类文明的一个大拐弯时代,每一个行业的认知都在迅速叠加,跨界越来越普遍。你要做成一件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如果不保持这种不断“自我否定”的认知状态(即,不断升级思维框架),就会一事无成。

罗振宇举过两个例子,一个是小事的,一个是大事的。

比如说,做小事,你就是卖水果,如果你不知道现在人出门带现金的越来越少,你必须得提供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二维码,你这个水果摊都经营不下去。

(老怪认为,如果你有一个认知,即思维框架是:一切商业行为都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变化和组合,就能够很容易的解释这个行为)

做大事更是如此,如果你在创业,如果你仅仅是某个行业里的行家,不知道潜在的技术潮流,你最后往往会惊讶地发现,颠覆你这个行当的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家新公司。

(老怪认为,如果你具备一些相关的思维框架,如——波特五力,或者德鲁克管理8点,那也很容易具备发现这些现象的能力)

一、我的定义——认知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解释世界并指导行为的思维框架

1、不断升级——认知不是聪明,认知是你见到了你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一句话;一定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

2、解释世界——认知不是单纯的信息,是将新的信息、知识、方法,纳入到原有的框架中去,拼接成一个更大更精准的解释世界的框架。

框架——解释或完成某个主题的关键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句话:在每个领域,一定要先有自己的框架,再优化升级

3、指导行为——认知不是单纯的“知识”,它必须能指导行动,也必须能够付诸行动。

价值观和目的是why,方法论是how,结果是what。

认知更偏重于how(俗称——套路)。

比如,记忆宫殿记忆法,在你不知道这个方法之前,你记不了几个数字,知道之后可以记几百个数字。

一句话:开始做事前,先找到这个领域的思维框架,再开始行动。

二、不同领域的认知,会指导不同领域的行为

思维框架(认知)就像一个“算法”,有优劣之分,好的思维框架也是一个创造,甚至是非常珍贵的(如客户定价法、wbs任务分解法等)。

一个好的思维框架(认知)里面也许包含着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知识点,也许是常见知识点从另一个角度的重新组合,或者就是一个全新的解释系统。

它们不断升级,并且能解释世界、指导行为。

比如,牛顿的3定律就是认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认知,爱因斯坦的解释更大更精准。

三、思维框架的建立

1、要思考做成某类事情的关键要素(这些关键要素也可能会用到知识、方法、技能、工具和普适知识)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做用关系、动力结构系统、相互影响、实施节奏、逻辑顺序等,能够成为体系并指导此类事情工作。

2、一个思维框架可以解决某一个“主题”的问题。

3、当然,每一个思维框架都是基于某些“假设”,因此每个思维框架都有适用的场景和应用的边界。(如,创业的思维框架、swot分析、马斯洛需求理论……)

四、思维框架的积累:

(一)总核心:

对观察到的what,how,why——

1、先归纳成这个主题下最核心最本质的why(即,这个现象最本质的原因/这个行为最核心的目的)

2、再(通过自己思考或者学习)演绎成how,并界定它的假设和边界

3、再应用、测试、修正

4、再内化

5、再升级。

例如:观察到的what、how——鞠强老师散发视频音频,还引导大家成为付费弟子;

1、why?——通过时间的积累和面积的广泛,大量吸引低成本流量,虽然转化率低,但由于是一次性投入成本,且毛利高,因此他的总收益非常高。

他的假设:互联网上散落了一部分需要这部分知识的人,只要这样大家就能关注他,然后有一部分人就会经过逐层筛选最后成为付费用户。

他的边界:高毛利,虚拟产品,一次投入多次销售,适合各个平台,范围比较广;

2、how?(新认知)——“高毛利虚拟产品”这个主题的销售策略:通过散落碎片到各平台的方式,大量吸引低成本流量+少量转化变现+单个高毛利=总收益巨大;

3、应用、测试、修正——这个认知能否用在我的课程中?应用中再逐渐修正出更加适合我思维框架。

4、内化——用这套思维框架去解决相关主题和领域中的其他问题

5、升级——遇到新的知识点或更好的思维框架时,与现有的进行比较和融合。

(二)三个角度的积累认知方法

1、通过实践——每做成一件事,要把它的思维框架整理出来,及时地纳入到做这类事情的思维框架库里。今后做类似的事情之前,先把它拿出来看。

核心:通过发现what,不断追问why,最后根据这个现象最本质的原因或这个行为最核心的目的,找到最核心最本质的why,再演绎和测试出最合适的how(认知、思维框架、方法论)来指导行为,最后形成结果可稳定复制的新的what。

2、通过主题学习——做事前,先知道这个问题属于哪类主题,找到这个主题的思维框架。找到一个好的思维框架,再扩展学习本主题的其他相关知识。通过实践检验,最后形成自己的认知。每发现一些新的思维框架,要和自己的比较、融合。要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做起,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的做,做成一个,再做一个。

核心:做事前,先找到这个事情的why(所谓“第一性原理”),再找到关于这个why所属主题中现有的how(主题“学”),应用、练习、修正这个how(主题“习”),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关于这个主题的how(内化)。

3、通过点滴积累升级——生活中,如读书、看电影、和人交往时,注意拆分出“思维框架”,然后比较、融合、应用、内化,最后升级现有的思维框架。

核心:先有自己针对不同主题的how,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收集更好的how,融入自己关于这个主题的how中,或者创造出更多主题的how。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