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基础知识:传统文化
第三课 基础知识:传统文化
自2016年起,全国从一年级和七年级开始启用“部编版教材”。这套教材其中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
古代称谓文化
1.谦称与尊称
(1)自谦称谓
古代的自谦称谓,大都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不但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2)尊称称谓
自谦称谓是以卑己的方式间接向对方表示礼敬,而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2.年龄称谓
3.亲属关系称谓
过去曾有人把中国古代的社会叫宗法社会。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
古代方位文化
- 左右
- 东西
- 南北
古代天文历法
1.阴阳五行
2.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正式使用干支纪年一般认为始于东汉光武帝时期,其方法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以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按顺序配合,当天干轮完六遍时,地支轮完五遍,即整个过程从甲子开始,最后以癸亥结束,刚好六十次,一次代表一年,即为六十个年号。
甲和子都占干支的第一位,六十年轮为一周,这一周就是一个甲子,或称“六十花甲子”,所以“干支纪年”又叫“甲子纪年”。
3.地支计时法
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即23~1点,丑时即1~3点,寅时即3~5点,卯时即5~7点,辰时即7~9点,巳时9~11点,午时即11~13点,未时即13~15点,申时即15~17点,酉时即17~19点,戌时即19~21点,亥时即21~23点。后来又将一个时辰分为初、正,如子初即等于23点,子正即等于0点。这样就和现在的24小时制大体对应起来了。所谓“小时”,也就是古人半个时辰的意思。
4.风俗节日
古人把一年中的一些特殊日子作出特殊规定,称为节日,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古代姓名字号
1.名字
名字是名和字的合称。名是社会交往中每一个人的代号。古人对命名非常重视。据《礼记》记载,孩子出生三个月,父母要选择良辰吉日为孩子举行命名仪式。
2.号
称呼一个人,还可以称号。号有别号、谥号、庙号、年号。
(1)别号。
(2)谥号
(3)庙号。
(4)年号。
小试身手
1.(20xx·山东枣庄)下面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鸿儒”来指代家乡、学生、月亮、音乐和老师。
C.《水浒》中塑造了许多传奇英雄,像鼓上蚤时迁、小李广杨志、神行太保戴宗等,个个身怀绝技,个性鲜明。
D.“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左右逢源”“舍生取义”“专心致志”等成语都出自孔孟的言论。
2.(20xx·山东德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和曦和等。
B.“朝服衣冠,窥镜”中的“镜”并非玻璃做成,我国古代铜镜为多,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上镜”,是指人在影视镜头中的相貌比本人好看。
C.《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出自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此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淡泊。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3.(20xx·山东滨州)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陈涉世家》节选自这部通史。
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孙犁的《芦花荡》便是这样的文章。
D.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人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4.(20xx·山东淄博)班级要举行“古老汉字,美丽书法”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探汉字之源。汉字,是文字也是图画。请参照示例,从下列汉字中任选一个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句话。
雨 田 井 川 牧 采 竹 森 集
示例:旦,一轮红彤彤的太阳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大地开始了新的一天。
(2)悟笔画之蕴。
结合上下文,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教他书法时,用了三个非常有名的比喻:点,如高峰坠石,________________;横,如千里阵云,有辽阔、扩张之感;竖,如万岁枯藤,充满韧劲和弹性。
(3)品书法之美。汉字书法以其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选出依次对下面三幅作品的点评恰当的一项。( )
A.烟云缭绕,龙蛇飞动 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娟秀飘逸,点画遒美
B.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娟秀飘逸,点画遒美 烟云缭绕,龙蛇飞动
C.娟秀飘逸,点画遒美 烟云缭绕,龙蛇飞动 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5.(20xx·山东东营)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
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郑夑《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仁”行世间
(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6.(20xx·北京)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问题。
image.png(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笔的“ (斜钩)”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
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7.(20xx·甘肃天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面是关于我国时令节气的上联,请写出它的下联。
上联: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xx·广西贵港)对联、歇后语。
(1)读对联,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2)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八仙过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送鸿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