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公交车
前段时间,由于感到腰部不适,我去了一家理疗店,亲自体验之后感到效果还比较明显。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提起往返的出行,这却让我觉得不尽人意。
这家会馆距离我家不远,大约五里地,开车需要将近十分钟(市内的交通信号多,行人和骑车者多种因素的影响),步行大约半小时,乘公交车大约三十五分钟。
这有点儿让人疑惑:“公交车的速度怎么比步行的速度慢?有没有搞错呀?!没有搞错,这就是事实。
由于会馆所在的位置处于市区的繁花地带,停车位十分紧张。我开车去过一次养生会馆,转了几圈之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停车位,寻找车位时间大致可以走完全程的一半。有了这次经历之后,我不再开车,首选步行。其实步行也挺好,这属于锻炼身体。但是走了一段时间之后,天气逐渐炎热,出现了三十至三十五度的高温天气。怎么办?下一个选项就是乘坐公交车。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不骑电动车或者自行车?这样出行方便而且停车也方便。原因是电动车需要频繁充电,太麻烦了。至于自行车,我自己想过有机会就买一辆二手自行车(因为先后丢过四辆自行车),把传动部分搞好,争取达到这样的效果:自己骑着开心,别人见到恶心!哈哈,梁上君子感到失望了吧。
乘坐公交车是很大一部分人出行的选择,以往的公交车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调度室与车站联网,如果发现某班车的乘客聚集过多,调度马上就会指派公交车司机发车。但是最近一年里,这种现象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近日,我在等公交车将近半小时以后公交车才到站,一群70多岁的老太太明显不高兴了,问司机:“现在的公交车怎么这么慢?等了四十分多分钟才来?”
司机一声炸雷:“八个月不开工资,哪有那么多司机?谁家不是上有老下有小,不吃饭行吗?”
“那你怎么还在开车?”
“领导央求我,我才继续开车。如果我不干了,这条线上的公交车基本就停了,你以为我愿意干啊!”所有的乘客都面面相觑。
一位70多岁的老者私下里说:“我这几年基本上不坐公交车,尽管我有免费卡,但是公交车来得太慢。我在市区出行基本上就是骑自行车,因为这个速度要比公交车快得多。话又说回来,公交车越慢,等车人的就越多。车上拥挤不堪,谁愿意坐公交车。”
至于年轻人出行或者上班,他们基本上都是骑电动车或者开车,极少数人乘坐公交车上班。也有部分工薪族,他们分摊费用坐出租车,因为有时出租车的分担费用比公交车便宜,唯有学生乘坐公交车居多。有不少人对公交车的费用感到疑惑,究其原因,那是在十多年前,某市公交系统改制。改后变成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票价。比如原来坐17站的费用是一元,改后在第八和第九站之间断开,也就是说公交车把17站一分为二,到此处分别回返。这还不算,新改成的一半路程费用为两元,另一半票价也是两元。原来坐17站票价为一元,改后坐17站票价为四元。原来往返每人两元,改后往返每人八元。有人计算过,如果四个人是合作搭车,有时候车费一共七元。如果坐公交车,哪怕只坐一站,四人的总费用合计为八元。多年以来,此票价全省最贵,没有之一。
另一位公交司机这样解释:“以前这条线路的公交车每隔半小时发一次,现在每隔一小时发一次车,没有那么多人坐车,这条线取消了还影响居民出行。”
尴尬的公交车,原来是市民的出行之便,缘何成为了市民的出行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