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上学生自主思考13:使用数据收集型的评分方式

2023-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砖家_2131
当一学期结束,老师要在最后给学生打分,咱们过去都是怎么做的呢?考试。但现在有很多学校开始重视日常的分数,将日常课堂表现的分数、交作业的分数、期中考试的分数加在一块儿,最后得出一个平均分。
比如说,关于分数这一章,有定义、真分数的加减法、带分数的加减法、真分数的乘除法、带分数的乘除法等这些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放在这儿,然后分基础、中级、高级三栏。
在这三栏里边,打√代表学生能独立运用某种知识;S代表学生能独立运用某种知识,但偶尔会犯小错误;H代表学生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才能独立运用某种知识;G代表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某种知识;×代表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但没答对;N代表学生根本没有努力尝试回答问题。然后根据他们在每一个知识点上的表现给出评价,比如√、√、S、×、N。
每一次课堂上布置的练习题、布置的讨论,你都做对应的记录,做完记录以后,将这些形成性的表现,最终换算成2分、4分、5分这样的具体分数,就是用这样的分数才能够直观地看到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到底怎么样,而这个分数还跟学生的态度、参与度有关。
当学生了解了自己学了什么内容之后,他们就会开始思考自己有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点,而不仅仅只关心最终的成绩。当学生这样做时,老师对学生进行评分就能真正地促进他们去学习。
有一个教授讲过一句话:“I'm here to help you, not to judge you. ”这句话很有道理,翻译过来就是“我来这儿是来帮你的,不是来评判你的”,所以,我们给学生打这么复杂的分,不是为了评价谁好谁坏,而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还欠缺什么,这种评分纯粹是为了帮孩子。
用这种数据收集的方式,能够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还能看到自己的亮点,譬如“虽然这些题我不会,但是我跟别人合作的能力很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