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在用的高效阅读法——RIA便签读书法实践笔记
RIA便签读书法的操作步骤:
R: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启发片段,停下来,划出来。
I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写出自己的理解,这一步达到的是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
A1: 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回顾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或见到过类似的事情,情景。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
A2: 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今后如何应用,让知识真的在自己的生活里发挥作用。
举例
第一步R,即Read,阅读并摘录原文。如果读的是纸质书,可以直接用笔勾划,如果是电子书,可以复制粘贴。个人习惯是建立一个word文档,专门用于摘录,定期同步到云笔记。
比如我读“为什么你学了十年英文,但还是做不到流畅阅读文章?”,摘录原文片段: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 K.Anders Ericsson 提出(同时他也是“10000小时定律”的作者)。“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第二步 I,即Interpretation,将原文用自己的话重述,写出我的理解是什么。对以上片段,我的总结是想要提高阅读水平,需要进行刻意练习,选择的阅读材料应该是高于自己目前水平,稍加努力可以理解掌握的,相当于Krashen的i+1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并且这种练习要求集中精力。
第三步A,Appropriation,又细分为A1和A2,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和下一步怎么应用。我自身的经验是,虽然看了不少阅读材料,但要么是应付考试的阅读理解,只为做题选答案,要么是随意的浅阅读,量少又没有持续,导致英文阅读速度和水平低。下一步的行动是坚持每天阅读英语时事新闻,用kindle看社科类原版书,比如one minute manager. 加大阅读量,因为阅读量是一切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
工具
这种读书笔记方法之所以称为“便签法”,就是因为用到了便签(便利贴纸)作为辅助工具。 使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书写 I, A1和A2,写完贴在对应书页上(每个步骤用一张,掌心大小的便利贴纸正好贴完一页)
当整本书读完,你就有了很多的便签笔记,如果把其中的A2全部拿出来贴在墙上,就是你的行动指南了!每天看看,提醒自己要做出改变的行为。随时记录,方便拆解,灵活组合,这都是便签的好用之处。
提示
RIA便签读书法一般只适用于阅读知识干货类书籍。
读书做笔记的方式有很多,每个人习惯偏好不同,大脑思维记忆的方法也不同,比如我就属于典型的视觉型记忆,所以还是喜欢用纸质本子写写画画,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注。手写笔记比复制粘贴印象深刻,缺点是速度较慢,整理和搜索不太方便,因此也会结合电子类,使用较多的是有道云笔记,个人感觉不错,也尝试过印象笔记,但不太适应。
我花花绿绿的手写笔记,满满的也很有成就感。现在用笔记类APP可以方便地把纸质文档扫描备份至云端。
我的手写笔记 用到不同颜色做标注 加上图画加深记忆今天早上被简书彭小六的文章刺激到了,他保持日更,不管多忙每天更新,能做到这点一方面是他的自我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监督。他让三位小伙伴监督,如果没有更新,就给他们每人发100红包,也就是说,一天不更新,300块就没了,这招够狠。
至于我,日更很难。客观上我可用的时间非常有限,白天全职上班,下班回家带娃,夜里还要喂奶。一岁四个月刚会走的小盆友吃喝拉撒睡觉玩耍分分钟不离人,虽说有老人帮忙好很多,但时间还是不够用,除去吃饭睡觉收拾洗刷陪玩哄睡,能够自由支配的时段也就剩上下班路途和中午的一点点空档了。时间有限才更需要做好时间管理,没有整块时间就零敲碎打,保有自己的爱好,保证持续的进步。
最后忍不住说,简书的编辑器实在太好用了!以上内容我完全是坐在摇摇晃晃的班车上拿着手机完成排版的,而昨天用微信公众号自带编辑器对着电脑花了几个钟头,白白浪费了好多时间。
在简书看到很多优秀的学习者,与其羡慕,不如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