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养育之④:思维力的锻炼

2020-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明心来

谈孩子思维锻炼的方法和途径

对小学生而言,灌输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思维力。

思维力可以区分为“大脑常态兴奋水平”和“思维技巧”。

       

先说第一条(培育大脑常态兴奋水平)

首要的一条建议是,依靠“儿童文学”来熏洗孩子的心灵:

小学阶段孩子应该大量阅读少儿文学,不是为知识的积累,而是为了让他通过感受文学作品中“他人”的喜怒哀乐,让孩子出生同理心,打开他心灵的窗户,从而消解小孩与生俱来的任性和自我封闭。让他变成一个热情、宽恕、接纳、开放的人。

―― 这种人是具有正能量的人,这种人往往具有较高的“大脑常态兴奋水平”――通俗一点说,他们日常都处在高昂的情绪状态以及伴生的求知欲状态。

以上第一条,是看到了孩子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影响。(毕竟,人类有别于AI人工智能)

       

再说第二条(思维技巧的训练)

第二条建议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向孩子提供“有趣的”足以引起他兴趣的知识,不是为了他的知识积累,而是为了激发他的思维活动,形成思考的习惯。各种可能的渠道包括:科普图书、科普纪录片、父母陪伴以及参与讨论。其中最有效不过的思维技巧训练方式也许就是父母的陪伴和参与讨论了!

另外补充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静心”

心归一念才能开智慧。所以我从“心思活跃”的孩子身上看到的往往是“心思散乱”,根本不见敏锐的感知或学习能力。

心归一处,意思是,小学阶段不要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小学阶段,就是阅读文学、文学、文学(到五六年级才掺入部分科普阅读)。

第二个关键词是“空闲”

意思仍然是,不能学得太多,要给孩子空闲、无所事事的时间。一个人有空余时间才会去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