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与明哲保身
当一个人选择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过程是循序渐进,从一开始比较低难度的水平做起,带着热情和坚持一点点做下去。
当处于低水平的时候,心里可能想的更多的是下一步该怎么做,那时候因为太小了不起眼,外界给予的关注比较少。对此,人们也许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第一种是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困难上,因为短时间看不到起色和外界的认可而产生自我怀疑,做着做着就无奈地放弃了。
第二种是用另一个视角来看待初级水平的有利方面。当还没有成气候时,受到的打击比较小,也有助于保护微小的希望之光。其次,试错的成本也相对小很多,如果真的有错误,调整的灵活度也高一些。
就像一颗种子在刚出土的时候,动静是不太大的,但是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如果看到这些益处,那么也更容易保持乐观的态度并有恒地做下去。
一旦做到某个程度突破了原来的水平时,不知不觉间外界也发生了变化。新的考验也就开始了,一方面看自己能不能接得住,另一方面,这时反而要缓一下,更加谨小慎微,因为此一时彼一时,比如有10个人接触到自己的东西与有100个人接触带来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倘若有不对的地方,又因为传播的速度太快导致误导了大众而造下的业是很可怕的。
人在无名时,虽说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小,但是造成的伤害的程度同样也相对会小很多。现今大多数人都倾向追求名利,如果德能配位可另当别论,如若不是,最后难免会引火上身。
最近重温了几集83版的《济公游记》电视剧,感触很深。那时候的电视没有太多的特效,但是故事很深入人心,全剧的核心主线都在教导人要好好修心。《西游记》的美猴王跋山涉水,终于来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也指的是心,一颗小小的心,是佛是魔都在它。
这里分享一部分济公的经典语录,可给心沐浴一下。
1.在世中静坐,心如明月当空。
2.节衣缩食,奉上善心,一百二十文大钱与白银万两,同样福田广大,佛无分别心 。
3.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否极泰来。
4.世无定事,凡事不可过于执着。
5.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善恶到头终会报。
6.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间。
7.善不图报,才是真的善。
8.无缘有缘皆是缘(陪伴一程或相伴到老皆是缘分)
9.红尘之中,因缘错杂,贪取之心不可有。
10.人各有因缘,该了的了,该结的结。
11.为善如逆水行舟,作恶如江河日下。
12.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难渡不善之人。
13.修行—正念为上,佛心自会相应。
14.身病靠郎中,心病靠自己。
15.人之为恶,终有恶报。既知悔悟,回头是岸。
16.金珠银珠夜明珠,不如有一副好眼珠。
济公行善,行佛菩萨道却不着相,他在世间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去渡他,看似放荡不羁的外表里却怀着一颗慈悲的心。这部电视剧值得推荐。
关于人心,曲黎敏教授在《说文解字》里也专门有一集讲述它。其中有个观点是:脑子清不清楚,是心决定的。心定,脑子就清楚;心不定,脑子就不清楚。她还讲了与心有关的字,比如人们常说的“思”,只过脑子,不叫思,必须过心,必须落地,才叫思。还有“虑”字,有远虑而又落到生活实处是智慧,有长远性才是虑。生命不懂自保,就是没有长远性,不爱护自己就没有家族的生生不息。
人修好自己的心,无论在有形还是无形中也都有自保的作用。想到大儿子讲过一个笑话:有个人想害另一个人,他把一个炸弹包装起来,特意放在另一个人的身边,然后他就起身离开了,那个人以为他有东西落下来,赶紧追上去,把包着炸弹的物品还给了他,结果他被自己炸弹给伤害了,从中体会到了害人终害己以及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的道理。
不过,反观历史,君子被陷害,小人当道的案例也有很多。这不禁让人反省:君子要有如玉般的美德,也要有不被小人击毁的智慧。《诗经》里有一句话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后被引申为成语“明哲保身”,有贬义,但是它的原意是褒义的,既明理又有智慧,保护自身的周全,才能长久做事。
徐文兵老师有一本书叫《明哲保身》,从中医的角度,让人明白一些养生保健的哲理和养生之道,比较通俗易懂地学习到在生活中如何保身。
现实中,人要修心以明理得智慧,如此既保护物质上的身也保护为人处世中的身,真正地把明哲保身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