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下的无声呐喊——观《暴裂无声》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29559/124e4befa96d40e8.jpg)
影片的最后一幕,那人工制造的废土山,轰然坍塌,一片片裂开,它象征了一种生活的坍塌,信仰的坍塌。影片结尾虽然告诉大家,真相的确大白,但就在这句话出来之前,导演的信念都是:这一切终将淹没在这种崩塌中,或许“暴裂无声”并非就真的是“无声”的,而且在这种坍塌的浪潮中一群挣扎过的人,他们的声音毫无意义,也引不起丝毫波澜。
新千年后,中国的作家大部分开始了集体“失语”。文以载道是中国文人的理想,但当他们发现他们找不到“道”,或者是“道”太多了,或者是没人听了的时候,所有人都失语了,即使强硬的去发声,结果也是一片惨淡,一声哀叹。中国变化得太快了,旧观念还没挣扎就已经亡了魂,新思想还没走远,就成了旧思想。中国人是割裂的,那些写着“用MAC的女孩是廉价的”人们,恐怕已经想象不到真正的贫穷在哪里了。舆论之外,一大半中国土地上的人都是失语的,无声的。或者他们已经会发声了,通过类似快手的这种平台,他们展现出的样子被模式化,被嘲讽,被戏谑。剩下的人呢,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呢?这些发声的人和未发声的人,他们在怎样活着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29559/b19477d43d59734f.jpg)
就如同在那个写意的镜头中,男孩与女孩手牵手从因采矿而变得坑坑洼洼黄沙漫天的荒芜之地跑到了尽头,而矗立在眼前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这种严重割裂的情绪也弥漫在结局这种坍塌中。所以我对面向现实的题材会有种心理上的倾注,我们需要发明一种语言来讲述“现在”的故事。电影是个舶来品,我们学习别人怎样说话,就好像这个故事中的采矿老板会让人想到昆汀,矿工让人想到河正宇,我们学习,或许带着洋腔,但总有一天会有一种真正属于我们的表达方式,而所有这些导演,他们所做的就是在寻找我们自己的“发声方式”。
现实本来就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或许开头我们认为电影是这个样子,中间我们恍然大悟,但是,直到结局,我们才猛然发现,我们的猜测与导演要表达的东西是有出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29559/a57bbeb8cc91a060.jpg)
其实,影片在开头就用冷峻的镜头扫视了那个掩映在黄土下黑峻峻的洞口,荒废的,不起眼的,仿佛可以无声垮塌,然后消失不见。《暴裂无声》的主人公是名哑巴,是失语的,沉默的。剧中他不再说话的原因是:打架咬断了舌头。那段话的表述是,他不愿说话。这人横就一身骨头,紧蹙着眉头走过光鲜亮丽的办公室,仿佛一头脏兮兮的野兽来到了文明的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29559/45f3854dba23f23d.jpg)
有评论批评道具场景的设计有些不切实际,比如煤矿老板那戏剧性的表现,听着古典乐,巨大的餐桌上,红白相间的羊肉摆满摆足,那种戏谑的暴力倾向,都会给观众带来一种割裂感,无法去浸入整个故事。这种“失误”更像是有意为之的,带来了一种荒诞感。在荧幕形象如此丰富的今天,这种设计的确略显老套和僵硬。还有对屠夫那大胆而性感的拍摄,那油亮结实的臂膀手起刀落,那闪烁在其头发与皮肤上的油腥,汗水和羊肉的膻腥味。主人公那不计后果,干脆利落的暴力手段。整部电影都充满了这种趣味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29559/57c0bbbef4887b2a.jpg)
事实上,今天的观众们的确是会观赏这种趣味性的,文化越来越精细化,宏伟的信念其实已经不受不管是创作者还是观众的喜欢了。况且,艺术本来就是私人化的,虽然它不是自私的。隔壁的斯皮尔伯格甚至已经不再为自己的主人公寻找足以让人共鸣的信念了,因为“趣味”的确可以满足坐在电影院中的人。
作为每一个对文本更加关注的人,我对故事的关注更多,影片中,三股主体线索分头做了叙述者,丢了儿子的矿工,惹上麻烦的律师和怀疑律师私藏了自己杀了矿工儿子证据的矿工老板。矿工老板为了逼律师交出证据,绑架了他的女儿,而矿工由于怀疑矿工老板绑架自己儿子而误打误撞地救了这个女孩。整个故事的“高潮”无疑就是律师来到矿洞这一幕,事实上,这一幕本该震撼人心的高潮可能会稍显力量不足,因为此时观众和这丢了儿子的矿工一样对真相迷迷糊糊,雾里看花,虽然有了些猜测,但不够准确。所以自私律师的犹豫不决失去了在此时应该有的力度。暗线铺就得很饱满,但不够明朗,悲剧的力道本来就是获悉一切后足以澄清并回应之前一切剧情的感情。这的确是电影的瑕疵之一,但是瑕不掩瑜,电影对中国资本的野蛮发展和中产阶级精英的自私刻画以及对底层人民的善良无畏都做了非常精彩的解读。对于当下环境污染问题,贫富差距都从侧面进行了描述。
一些细微的侧面镜头,比如村长第一次出境时,那成箱的矿泉水,对应之后为矿工妻子送药的人口中,症状相同的下体水肿,暗示了采矿业的野蛮生长已经污染了当地的水源。还有大量关于“吃”的镜头,使人感觉到一种鲸吞蚕食的原生式的资本发展的野蛮。还有,一开头,男孩杯子上的奥特曼贴纸,对应着屠夫儿子戴着得奥特曼面具。有评论推测,屠夫儿子可能是目睹了矿工老板射杀了矿工孩子后,患上了PTSD,即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也就对应了矿工因曾经与屠夫结仇而怀疑屠夫绑架了儿子,以至于蛮横闯进屠夫店里错认戴着奥特曼面具倚在地上呻吟的屠夫儿子为自己丢失的儿子。从而也就解释了,屠夫儿子对着律师做出得那个拉弓的震撼举动。这个举动更加丰富律师这个角色,他在那种隐瞒了事实后的惶恐不安中被这个举动直指了内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29559/2227eb5116ccde2c.jpg)
故事中,当得悉眼前这个男人丢的儿子正是被他杀死之后的矿工老板所流露出的心虚表情,律师在看到矿工与矿工老板互相缠斗时不知是该帮哪一方的犹疑不决甚至有点黑色幽默的举动都是对故事的结局进行了暗示,层层铺垫,环环相扣,故事的逻辑性非常严密。这也是到2018年的现在为止,荧幕上国产电影中遇到的最好的剧本了。导演忻钰坤的第一个故事长篇是在2015年赢得一片叫好的《心迷宫》。很多冲着此片,来观看《暴裂无声》的影迷都大叫失望。但故事和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用上一部的思维来看下一部很大可能会失望。
当律师与矿工老板对峙,听到他们一致说“他是丢失了儿子的男人”时,矿工的表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一种预感席卷了了他,或者说席卷了整个故事,就如同在那黑幽幽的矿洞中一般,这相似的感觉击中了他,虽然仓促之间,他并未清楚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但是,直到故事的结束,那寻找女儿的律师在洞口的踟蹰,他抱着女儿转身之后那无以言状的神情,都使这个“硬骨头”的男人像是窥探到了某种真相。结局里,矿工老婆抱着羊羔放声大哭。丢了的孩子已经被埋进了崩塌的废土之下,留下的人终是要尝尽断肠之苦。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笔,请点赞关注我的主页,会持续写高质量的影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