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邓卫中
我认识邓卫中老师,是2000年以后的事。那时我刚辞掉《蜀报》的校对工作,业余写点文稿。当时,邓老师的女儿邓勍在《蜀报》办公室工作,由此得以到暑袜街的省文史馆,上得三楼进到邓老师的办公室,在这间办公室里,闲聊,他送我几册新近出的《文史杂志》。
后来我去他位于提督街的家里。那时,钟水饺还在这里,然后从一家卖鞋子的店子穿过去,就是一个院落。我记得他们住在底楼靠右的位置。那天,晚饭时间,邓老师特意到钟水饺店,卖了红油水饺和清汤水饺。这是第一次吃钟水饺,所以印象深刻。
关于邓老师,他的一位学生说:“矮矮的个子,方方的脸上总是容光焕发,当时头发已稀疏,但是发质很黑,一丝不苟的伏贴在头上,宽宽的前额油光光的,那四川人特有的智慧和学问都装在那里边,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严肃中透着慈祥。”这是多年以后的印象,我想,邓老师的变化不大。
那以后,我记得又去拜访过一次。在家里晚餐,给我的印象是,饮食清淡,邓老师说家里的人不喝酒也不抽烟,所以家里从不准备这些。我记得邓老师的妈妈还在,她记忆力好,谈了些旧事,可惜那时我对这些兴趣不大,所以也就没有相应的记录。现在她已去世,就无从追问了。据说邓家当年跟孙中山先生多少也有些关系。邓老师曾在《民革——我的亲人我的家》一文里记述:我对民革,有着与一俱来的亲情,因为我的父亲曾在孙中山先生身边担任过警卫营长,1917年11月13日被孙中山先生任命为“海陆军大元帅府四川军事特派员”(详见《孙中山全集》第4卷290页和第11卷575页以及黄季陆等人的回忆录,在台湾和大陆均有出版)。四川解放后,父亲经但懋辛、李筱亭两位民革老领导介绍加入了民革,是当时宜宾地区唯一的一名由民革省委直属的民革党员。
在这篇文章中,他说,上川大时,我不时利用星期天去双栅子2号拜访父执李筱亭伯伯和李伯母;到人民出版社工作时,我的顶头上司就是刘文辉先生的公子刘元彦同志。我同他们接触时有一种特别亲切,特别认同的感觉,他们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应该说,他们是我加入民革的无言的引路人。
后来我看到邓老师的一份简历,说他历任北京长辛店铁路中学教师、人民出版社编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知识》编辑部主任、民革四川省委常委。1990年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并兼任《文史杂志》副主编、主编。我跟邓老师只见过数面,后来就再无来往了。
当我有一天在网上检索邓老师的信息,发现他在北京的学生为他编了一本纪念文集。岂料邓老师在2006年1月猝然离世。这本书后来叫《埋首书中》,由红旗出版社出版。
前几天,我翻检旧名片,见到了邓老师的名片。想来那是第一次在他的办公室见面时送的名片吧。看着名片,那些旧事就涌上了心头……
邓卫中老师简介
邓卫中(1938-)男,汉族,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毕业,编审。历任北京长辛店铁路中学教师、人民出版社编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知识》编辑部主任、民革四川省委常委。发表多篇论文。
1990年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并兼任《文史杂志》副主编、主编。担任《中国酒文化辞典》、《中国历史奏议大典》、《四川文史资料集粹》、《历史科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等著作的编委或主编。参与撰写《中国近代历史故事》、《四川古代名人》、《中国近代官制辞典》、《黄兴与各方人物》、《鸦片战争与林则徐研究备览》等著作。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孙中山和平统一中国的思想和实践》、《试论南京条约》、《辛亥革命与中国的和平统一问题》等被权威刊物转载并获奖。现为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理事,四川省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四川省海外联谊会和历史学会常务理事。